国和协约国在欧洲投入的军队已经超过200万,其中俄国61万,德国73万,法国55万,奥匈帝国39万,塞尔维亚15万。</br>目前西线战场和东线战场的人数差不多,都维持在100万出头的样子。</br>但这只是短时间内的局势。伴随着欧洲各国军事动员的进度,再加上从其他地区调遣军队,欧洲战场的士兵人数只会越来越多,甚至有希望在短时间内突破300万。</br>说到同盟国和协约国目前的战争局势,不得不提到欧洲战事中最重要的一个国家,德国的战略选择。</br>早在战争爆发几十年之前,德国就制定了对于法俄作战的战争计划。</br>1871年到1879年这一时期,德国的军事力量称霸整个欧洲,时任德国参谋总长的毛奇元帅(老毛奇)认为,因为法俄的走近,德国将不得不面临两线作战的危机,这样的战争是艰难和持久的。</br>但因为铁路运输的发展,让老毛奇元帅敏锐的察觉到,利用铁路干线可以迅速调动大部分兵力,先对付随时准备进攻的敌人,然后再去对付动员迟缓的敌人。</br>对于德国来说,随时准备进攻的敌人自然就是法国。那个动员迟缓的敌人,自然是腐朽不堪的沙俄帝国。</br>因为法国军事实力的增强,再加上德法边境法国坚固的要塞,让德国人认为法俄两国中,法国是最危险的敌人。</br>而德国第三任参谋总长施里芬将军,则制定了更为详细的对法俄作战计划。</br>施里芬将军认为,必须要避免同时对法国和俄国作战,因为这两个国家加起来的实力已经超过德国。</br>“德国必须全力扑向最强大,最有力,最危险的敌人身上,而这个敌人只能是法国。”这是施里芬将军在1905年《对法战争备忘录》中提出的理论,也是施里芬将军的战略结晶。</br>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br>(本章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