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的名单。</br>这份名单之前有很多人,戴维总管经过多次争取为澳大拉西亚拉拢了一部分。</br>有一部分前往了美国和其他地区,还有一部分对英国的忠诚度比较高,目前并不愿意离开大英帝国。</br>以上这些人自然已经离开了名单,剩下的要么就是一些新进入名单的人才,要么就是一些比较根深蒂固,需要阿瑟亲自出面的。</br>阿瑟粗略的看了一眼名单,名单上大多是一些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也有医学家,植物学家,历史学家,作者,艺术家和军事学家。</br>基本上各种各样类型的人才都有,其资料详细程度,甚至已经普及到人才的父母和子女。</br>当然,居住在哪,喜欢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之类的信息基本上也有,这足以证明戴维总管对于这些人的调查已经十分详细。</br>这是一个好消息,能够有效提高拉拢这些人的概率。</br>经过一番寻找,阿瑟在其中还是找到了一些比较眼熟的名字的。</br>其中包括英国微生物学家赖特,以及他的弟子亚历山大·弗莱明。</br>赖特的名字或许了解的人并不多,但他的弟子大名鼎鼎的亚历山大·弗莱明,这个名字阿瑟却是十分熟悉。</br>原因无他,亚历山大·弗莱明,是英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在1928年首先发现了青霉素。</br>青霉素的作用自然不用多说,这是一种人类能找到的,具有强大杀菌作用的药物,甚至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缔造了寻找抗生素新药的高潮。</br>首先发现青霉素的亚历山大·弗莱明,对于人类和人类医疗的贡献自然不用多说。</br>青霉素作为一种能够在战争时期大幅度减少伤亡的药物,其重要性对于任何国家而言绝对都是战略级别。</br>阿瑟当机立断,决定率先邀请赖特博士。</br>之所以邀请赖特博士,而不是先去邀请亚历山大·弗莱明,这里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br>亚历山大·弗莱明的求学之路也算是比较坎坷,先是在13岁时和其兄长去伦敦做工,然后意外的得到了他姑父的一笔遗产,这才能进入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进行学习。</br>1906年毕业之后,弗莱明便留在了圣玛丽医学院的研究室,帮助他的老师赖特博士进行免疫学的研究。</br>截止目前为止,弗莱明仍然留在赖特博士的研究室中,也是赖特博士目前能力最强的助手。</br>而弗莱明之所以选择留在赖特博士实验室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凭借他目前的学历和名声,根本不可能在没有赖特博士的帮助之下,获得研究室的使用权。</br>而赖特博士又是一个比较宽容温和的人,他允许自己的助手弗莱明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当然,是在不妨碍自己的研究和工作的前提下。</br>这给了弗莱明更大的独立研究空间,也让弗莱明在这段时期内经历了更多的成长。</br>早在一年前,弗莱明就独立开始了尝试对痤疮进行免疫接种的研究,并且成功改良了梅毒的繁琐检索程序。</br>这也让弗莱明成为了这个时期为数不多掌握静脉注射这一先进技术的医生,甚至只有他能够在伦敦为梅毒患者注射最新的治疗药物。</br>也正是因为弗莱明所获得的成就,让他在学术界获得了初步的声誉,也让戴维总管注意到了弗莱明,将他加进了拉拢的人才名单当中。</br>值得一提的是,哪怕弗莱明独立获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他也并未脱离赖特的研究范围,在赖特的指导下,做了许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