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年来临之际,两个国家都忍受不住这样的巨大消耗,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势。</br>这次攻势俄国和岛国都准备了一个月的时间,积攒的武器和弹药也都足够消耗很久。</br>当然,为了攒够这些弹药,他们为此也消费了数百万英镑的资金和大量资源。</br>但战争的结果却让两国大失所望,虽然死伤都十分惨重,但局势仍然处于微妙的平衡。</br>俄国军队的数量虽然处于劣势,但新支援来的军队都是欧洲部分的精锐军队,战斗力并不弱于岛国军队。</br>再加上装备了大量的新式武器,这也是能够和岛国军队一直僵持下去的原因。</br>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后,沙俄帝国终于率先坚持不下去。</br>不过这个时候的岛国政府也不好说。这次战争已经让他们花费了六亿多日元的资金,并且士兵的死伤高达六十万人。</br>如果不是沙俄帝国率先放弃的话,恐怕岛国也坚持不了多久。</br>随着沙俄帝国的放弃,原本在幕后的各大列强也都站到了台前,开始尝试着调停这场战争。</br>不过,各大列强也都基本保持着之前的态度,英国和美国支持岛国,德国和法国支持沙俄帝国。</br>虽然奥匈帝国和德国是盟友关系,但奥匈帝国和沙俄帝国拥有着领土纷争和仇恨,因此,在这场战争中保持中立地位。</br>和历史上的并不一样,沙俄帝国虽然目前在陆地上处于劣势,但海上却具有着优势,并且和岛国军队已经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br>这也导致虽然沙俄帝国接受战败,但却十分拥有底气。</br>只要最终和谈的结果不如沙俄帝国所意,那么继续战争也就是无可避免的。</br>在商谈的期间,俄国和岛国仍然处于战争状态,远东的硝烟也并未停止。</br>也正是因为战事迟迟没有任何突破,岛国最终不得不向沙俄帝国妥协,双方签订了一份都能勉强接受的合约。</br>在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的共同见证下,俄国和岛国的使臣共同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份《朴茨茅斯和约》正式生效。</br>和历史上的不同,这份合约对于俄国的削弱并没有那么明显。</br>首先,和历史上的朴茨茅斯合约一样,沙俄帝国并不接受任何赔款。</br>其次,沙俄帝国不不接受将任何殖民地和土地割让给岛国,能够接受的也仅仅只是让出一部分在清国地区的利益。</br>岛国虽然并不满意这个结果,但英国和美国关于削弱沙俄帝国在远东力量的计划已经实现,就算岛国想要继续战争,两个国家对于岛国的支持也会降低。</br>更何况,沙俄帝国并非没有胜利的可能。相比于动员就能获得大量兵员的陆军来说,海军这种短时间内增长不起来的军种才是决定远东优势的重要因素。</br>可惜的是,随着太平洋第二舰队抵达远东之后,岛国已经没有在海军方面超越俄国远东舰队的可能。</br>再加上俄国军队对于阵地严防死守,战争继续进行也只是增加对于岛国的消耗。</br>无论是庞大的资金消耗,还是更多的军队伤亡,对于目前的岛国政府来说,都是不可承受的。</br>因此,获得一部分在远东地区的利益,也算是岛国政府能够勉强接受的结果。</br>毕竟岛国也清楚,继续消耗下去的话,难免会惹得沙俄帝国更大的愤怒。</br>万一俄国冒着得罪盟友的风险,将欧洲地区大部分兵力调来远东,到时候战争的天平可就要朝着沙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