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漠北的严冬)。
经过长途奔袭后,即使用最粗糙的草料也能维持体力,甚至能食用树叶树皮。
在能饿死其他军马的地区,蒙古马依然维持高昂的战斗力.
而且游牧民会训练马匹用骆驼的步伐奔跑,即是前后脚同侧迈进,就是我们俗话说的“顺拐“.。
据说马匹这样长途奔跑节省体力.据说蒙古马每天可以奔驰上百公里,连续十余天,如此优良的耐力,其他的马种是达不到的。
而且蒙古马战斗中不惊不乍,彻头彻尾的军马.
漠北游牧民不带辎重,打到哪抢到哪;蒙古马吃苦耐劳,走到哪吃到哪.成就了天生的骑兵。
如果有这一批匈奴骑兵的话,想要断其后路,恐怕不那么容易。
其实最关键的是,汉军的骑兵大部分都在前方战场,现在拿得出手的,也就张苞的三千精锐骑兵,加上马超的千余羌人骑兵。
但张苞麾下的骑兵,大多数重骑兵,不善于奔袭,善于冲阵。
抛下这些重骑兵,剩下的轻骑兵,便只剩下两千不到。
两千不到的骑兵,恐怕起不到断绝其后路的可能。
“或许可以在运粮队中做文章。”
运粮队?
众人愣住了。
“殿下还打算运粮?”
接连被劫掠了数次,从褒斜道运送的粮草,已经停止了。
那些从益州,汉中转运来的粮草,都是堆积在陈仓。
不将在关中纵横的这些魏军驱逐或者消灭了,这粮草运一次就会被劫掠一次,纯纯的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自然是,不过,少部分夫子运粮,重甲步卒在一边护卫,队伍之中配备大量弓弩手,并且建造鹿角拒马带在队伍之中,两千骑军在一旁驱赶魏军骑兵。”
刘禅作为穿越者,自然是可以从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汲取前人哦不,对现在的刘禅来说,应该是后人的智慧。
在公元917年8月份的幽州保卫战中,契丹军队的近十万铁骑被人数远少于自己的前晋步兵打的大败亏输!
此战堪称是古代军事史上“以步制骑”的战例典范!
前晋的三万救援军中,仅有三千骑兵,其余士兵皆为步兵,为了防止契丹骑兵在行军过程中突然对救援军发起致命冲击,救援军主将李存审便命令步兵砍伐树木制作拒马和鹿角,然后步兵们手持这些器械前进。
到饭点和夜晚时,则让其将拒马和鹿角累积成营寨(防御工事)驻扎,就这样救援军在契丹游骑兵的环窥之下一点一点向幽州城进发。
在前往陷州城的过程中,救援军多次遇到小股契丹骑兵,但那些不足千人的契丹骑兵面对打着拒马和鹿角组成奇怪阵型的救援军时很难攻击,还会遭遇救援军骑兵的驱赶,所以只能不断骚扰,但成果甚微。
最终随着救援军越来越接近陷州城,契丹人坐不住了,为了不让自己口中的肥肉飞走,契丹人聚集了数万骑兵突然现身袭击还在行军途中的救援军。
面对蜂拥而至的契丹军队,救援军没有慌乱,李存审和李嗣源随即命令士兵将手中的鹿角和拒马堆积成坚固的“鹿角阵”,阴挡契丹骑兵对军阵的冲击。
然后又让士兵们取下挂在腰间的弓箭和强弩,对环绕营寨射箭的契丹骑射手不断射击,将野战变成了守城战!
一时间战斗双方万箭齐发,其发射的箭矢遮云蔽日,像暴雨一样洗礼着阵地,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以骑射手为主的契丹军队竟然在弓弩互射中不敌救援军。
最后被前晋大军步骑冲阵,直接大败亏输。
而这,也就是刘禅要借鉴的。
在前晋与契丹人的战争之中,最需要的就是要让骑军来攻,这便需要有一个诱饵。
前晋的诱饵,是救援军救援幽州。
而刘禅的诱饵,则是那一车车的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