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区域,有十几座学校。
覆盖了陆军、海军、文官、机械、会计、采矿、冶金、新闻等不同领域。
内部称呼:东山高教区。
高等教育,顾名思义,不是扫盲,而是更高级的教育。
李郁不得不面对一个令人遗憾的现实,目前根本搞不起来全民普及教育。
财力不具备,人才储备也不具备。
思虑再三之后,他大胆的搞出了两种模式。
一,东山高教园:针对有基础的可信任群体,搞继续教育,培养专业领域人才。
二,三级教育体系:快速地筛选出一小撮真正的农家天才少年、以及接受过良好私塾教育的家境优渥少年。
两个关键词:忠诚、投入产出比。
……
天才、基本盘、家境优渥。
满足以上三点当中之任意一点的人,即有很大概率进入当前的教育体系,从此跻身帝国的精英阶层。
不满足这 3点者,一概放弃。
有心人已经发现,
当前的教育体系将 15岁以上的普通百姓彻底排除在外,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财力搞精英教育、低龄教育、忠诚盘培养。
就目前而言,帝国的教育就和倾注全力发展的工业体系一样,只不过是在少数区域绽放美丽的花朵罢了。
……
好在这个世界的本质是比烂。
帝国只要能领先同时代的其他王国,就够了。
开展殖民、商品倾销,快速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工业和教育都会迎来指数级的井喷发展。
30年后~
帝国的普通孩子可以拥抱基础教育,识文断字。
那个时候,按照人均寿命来看,当前被陛下排除在外的 15岁以上百姓几乎都躺入棺材了。
很多年后,他们或许会被称为“沉默的一代”。
……
李郁骑马巡视东山。
施令洋控马紧跟,但又确保落后半个马身。
东山的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制服。
沿途,
不断有身穿各色制服的学生于道路两侧单膝下跪,恭迎御驾。
学生来源主要是三种:军官和士兵的后代、现任官佐绅商的家族子侄、江南籍人士。
李郁频频挥手。
突然,他低声问道:
“施侯,你观这帮学员如何?”
“臣观这些学员皆为忠诚陛下之人。尤其海军士官学校的学员,臣观之个个非富即贵,足见陛下之良苦用心。”
李郁放声大笑。
……
“你说的没错。海军士官学校那帮学生许多出自我吴国巨商家族,可谓从小锦衣玉食,不见人间风霜。”
“可寡人偏要他们上战场。”
“打仗难道是庶民的专利吗?寡人不认可。”
“贵族之所以能成为贵族,需在军功、科技、教育、理论等等领域为帝国做出了巨大贡献。贵族们要想与国同休,获得尊敬,每一代都必须有子弟为帝国出征。不能只享受,不付出。”
“寡人是为了他们好!”
“人呐,不能总想着好处占尽却丝毫不付出。这违背天理。”
……
施令洋低声道:
“臣家族内也有一些子弟颇有血勇,希望加入海军为陛下效劳。”
李郁勒马,意味深长的说道:
“施侯,你挑选三五百精锐随舰队一起出征旅顺吧。”
施令洋迅速从马背滚落,单膝跪地,双手抱拳:
“末将遵命。”
……
兖州府,位于山东省西南。南接江苏徐州,东临沂蒙山区,防务压力大的离谱。
兖州知府焦头烂额,只因境内各路反王横行。
刚灭一个梁山帮,又来了个扫地王。刚击溃一斗米教,又冒出了红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