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望,但没有一个人去官府首告,主动揭露吴廷阴谋。
原因很简单,
没有好处,可能有坏处。
万一吴廷赢了,自己的这种行为会引来血腥报复~
唯独在西安不太顺利,出了点么蛾子。当地官绅骨头够硬,告发官府抓了几个人。
这也从侧面说明西安官绅的信心很足,对吴廷的仇恨够大。
……
北方士绅大族群体对吴廷弃科举的离经叛道行为,极度痛恨,极度不满。
而吴廷做事的口碑,也传到了北方。
尤其是根据是否抵抗而区分对待城内士绅的做法,言出法随,北方士绅心有馀悸。
目前南北朝局势之下,清廷还在内斗,逐渐处于劣势。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尽量选择缄默。
但他们私底下也不免吐槽一句:
「江南人心眼小。」
他们认为吴皇心眼小,睚眦必报。
四海票号是皇家产业,是吴皇敛财的工具。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大家没必要为了这点小事得罪吴皇。
有精力就多搞点私兵丶多修几座坞堡,不管将来怎麽样,自己手里有兵有粮都是筹码。
投降,是要看筹码的。
投降,是要看筒战价值的。
大家都是聪明人,死心眼忠于大清的没几个。
以前?
八旗刀快,大家不敢不忠。
现在不一样了,朝廷式微,北方失控,地方士绅权势水涨船高,大家当然是「前恭后倨」啦。
……
实际上,北方士绅的反应都在李郁的预料当中。
人性就是这麽回事。
趋利避害乃是本能。
能够混到帝国精英杰阶层的人都是极度理智,极度冷静的。他们从来不会意气用事,他们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庞大的家族。
就像靖海侯施家,
说起来自己当初就是踩着施家的某位子弟尸体起兵的。
但又何妨?
如今,投靠过来的施家不会有一丝仇恨。
相反,施令洋还自觉的把那一房的人都雪藏了,送去武夷山自家茶庄低调度日,远离官场。
省的引起自己的观感不适~
李郁甚至不无恶意地揣测,如果「四海票号」的谣言广泛流传,民间人人皆知的话,必定会有热心百姓丶忠诚书生主动去官府告发。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总之,
精通人性的吴皇给北方官绅罗织了一张大网。猎物不管进退,终会落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