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打开番库给士兵们发双饷,兑换各类物资,还买光了昆明周边的大牲口。
出了腾冲,那就是他国了。
缺什么,动手抢。
我大清兵打不过吴军,还打不过瘦弱的当地土人吗?
你说上次清缅战争?
此一时彼一时也。
上次输是因为兵备孱弱、将帅庸碌、缅兵避战连退数百里,坚壁清野拖死清军。
这次可不一样。
阿桂乃良帅,麾下数万亲手调教的精兵。
战略也改了,鸠占鹊巢,就地屯垦。只要我不急,对手就得急了。
……
“王爷,游击将军王连求见。“
“谁?”
“咳咳,征缅那一战,贵州藤牌兵王连因功,皇上特旨拔擢,连升 7级为游击。”
“他来干什么?”
“他想守昆明,殉大清。”
赵庄文一脸感慨,没想到事到如今居然还蹦出个忠臣良将。
……
“王爷,事到如今,末将无话可说。唯求留守昆明,与城同亡,报效皇恩。”
阿桂沉默~
解下自己的腰刀,递过去:
“保重。”
“谢王爷。”
王连抓过腰刀,头也不回的走出行辕。
沿途所见,人心惶惶。
前锋马队护送辎重已经开拔,于沿途设粮台、兵站。
共计战兵 3万余,辅兵 1万余,家眷 10万余,各类匠人 5000余。
车队一眼望不到头,连绵几十里,塞满官道。驮马拉车、牛拉车、驴拉车、骡拉车、手推独轮车~
……
斥候不断带回最新消息。
“王爷,广西吴军已至阿迷州,没有骑兵,都是步兵。”
“再探。”
“王爷,贵州方面吴军暂无动静。”
“再探。”
从战略的角度讲,湘西和广西就是云南的屏障。两者皆失,云南也就孤苦伶仃了。
从地理上说,相比于滇桂通道,滇黔通道的威胁更大。
……
自元朝以后,中原入滇走的最多的一条道——滇黔湘古道。
这条路距离相对较短。从昆明到镇远(贵州)是陆路,镇远到常德(湖南)是水路,运输便捷。
如今,
吴军粉碎了湘西地方势力,控制了贵阳、镇远。
如果阿桂据守昆明继续鏖战第 7军团,很可能在某一日突然发现,背后出现了一支打贵州来的吴军。
当初吴三桂起兵,主力就是走的这条路。
后来清军反推,其中一路也走了这条路。
所以说,
“地理决定论”才是科学论。
地理——决定军事、决定经济,决定农业,决定地区性格,决定一切。
若要推翻地理决定论,除非人类将小型超高音速垂直起降飞行器普及到了自行车的程度,并且燃料随处可得。
……
云南战场,
一方在不紧不慢的进军,零星击溃小股清军接收地盘。
一方在忙不迭的大踏步后撤。
昆明几成空城。
野狗在街道欢快的溜达。
破衣烂衫、散架车辆、粮食、兵器、家什丢了一地。
阿桂站在城墙上望着最后一批兵丁出城,一声叹息。
“走吧。”
走出 2里地,他骑在马上回头望了一眼。
别了,昆明。
赵庄文骑马跟随左右。
队伍浩浩荡荡足足 16万人,一杆崭新的刺绣大旗迎风飘扬:大清远征军!
旗帜两侧各有一行小字:
吊民伐罪、替天行道。
都是赵庄文拟的,很有意思。
……
“王爷,下官还有一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