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应就地取材,削竹为钉。
防止湘西敌军狗急跳墙,抓住一点突围,用人海战术淹没城池。
……
漫长的沅江是湘西地区的母亲河,出湘西山区后,流经常德,最终汇入洞庭湖。
它拥有上游支流无数,如辰水、武水、沱江等等~
出于种种原因,
吴军的湘西会战计划,围绕着沅江展开。
一来,方便运输船队。
二来,不容易迷路。湘西雾多,迷路概率太大。
三来,逐个摧毁沿岸城镇。
说来也好笑,
人类发展了几千年,依旧离不开水。
大型城镇必须近水,毗邻水道。
即使发展到后工业时代,在远离河道的山上或者荒漠建一座城池也属于不可思议的奢侈行为。
水,是生命之源。
火,是文明之源。
离开水和火的生活,简直不敢想。
……
沅江下游,距离沅陵县城100多里外的一处河畔平地——瓦窑坪。
村子萧条死寂。
人都跑了~
一支从桃源县出发的船队在此停泊,船仓遮盖油纸布,押送士兵和船夫纤夫们三五成群生火做饭。
为了安抚这些可怜的苦力,吴军给他们提供了每日定量的烈酒和烟草。
效果特好。
民夫们抵触心明显减少。
酒精和尼古丁可以迅速拉近男人之间的距离,哪怕属于不同阶层。
荒村、浅摊、夕阳,
大家同病相怜,喷云吐雾,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这一路的行程。
……
2里外的山顶。
有人窥视许久,观察船只数量和押运士兵数目。
1刻钟后,悄悄消失在黑幕中。
2个时辰后,成功将情报送回老巢。
河谷中,
分布着上百茅屋和各式临时搭建的三角棚,这里是赵庄文麾下游击武装的屯点。
村口犬吠,
哨兵确认是自己人后,将其引入。
“赵大人,来肥羊了。”
赵庄文一咕噜爬起来,点燃豆油灯,披着衣服走到缺了一条腿的桌子旁展开地图。
俩人一番嘀咕,
赵提笔圈出一地——侯家湾。
……
半个时辰后,山谷营地逐渐喧嚣。
火把挨个点燃,汉子们整理武器默默整队。
仗打到这份上,已经不是为朝廷而战,而是为了生存而战。
2000人在山里创业,物资消耗奇快。
打猎和采野果只能作为补充,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赵庄文也不愿意打劫乾州老乡,那就只剩下一条路——伏击吴军后勤船队。
比缺粮更严重的问题是缺布匹。
士兵们长期在山里穿梭,衣服烂得快。
其实鞋子磨损更快。不过,这帮山里汉子选择不穿鞋。
……
沅江九曲十八弯,在侯家湾几乎来了个180度的大弯。
船队老大一声吆喝,纤夫们默默登岸拉纤。
从桃源到沅陵,这一趟每人可以拿2枚银币。到辰溪的话,可以拿4枚。
虽是春天,气温偏凉。
纤夫们却不约而同的将衣裳留在了船上,好似原始人一般踩着河滩,肩膀拉着粗纤,缓缓前进。
这不是行为艺术,而是为了减少布料磨损。
一个字:省~
纤夫们从入行开始,肩膀被磨破,流血,结疤,再磨破。
反复重复,肩膀慢慢的就长出了坚实的角质层。
说者平平淡淡,听者只觉新奇。
……
船头甲板,1名军官举着千里镜瞭望。
除了山,还是山。
连绵不绝的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