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已经是不能承受之重。
所以人都食不甘味,感慨战争之酷烈~
于是这帮人一夜未眠,决定抬大炮上山。
两列火把,
从山下插到山顶,提供照明。
一名从军前,
曾有码头从业经验的士兵,
负责喊号子:
“兄弟们那个吼嘿,抬大炮那个吼嘿。”
“加把劲那个吼嘿,轰砚山那个吼嘿。”
……
第4军团的士兵们轮番上阵,
将2门12磅加农炮拆开,硬生生靠人力抬上了虎头山。
他们不想再仰攻砚山主寨了。
打算隔着老远,用火炮轰。
虎头山山顶,海拔在300多米。
巧了,砚山海拔也在300多米,目测两座山坡高度很接近。
但距离有点远。
炮兵观察哨预估,可能4里半,甚至更多。
深夜没法精准测距。
众人一合计,决定先把火炮运上去!
黄肆很淡定,
他已经收到了水师的通知,
舰载重炮,无法轰塌襄阳城墙。
城墙厚度过于离谱。
里面的夯土层太厚,所以碎而不塌。
要取襄阳,
如果不想死太多人的话,必须取下砚山。
这一夜,
4军团咬牙切齿,派遣军醉生梦死。
……
砚山主寨,
清军远远望着灯火通明的虎头寨,默默无语。
良顺心情颇为低落,
他想不通,
那么好的地理优势,那么结实的石条堡垒,怎么就失陷的这么快~
当然,
他也想不通占据了虎头山军寨的吴军,此刻在搞什么。
山顶灯火通明,几百人忙碌个不停。
“大人,他们不会是想架炮轰我们吧?”
良顺笑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压根够不着!”
见众人不信,
他又强调:
“我用大将军炮试过,够不着,差着挺远。”
自重5000斤的大将军炮,乃国之重器,代表大清最先进火力。
众人瞬间松了一口气,
一夜无话,各自辗转。
……
次日清晨,
熬红了眼睛的众人,望着初升的太阳。
2名最有经验的炮手,
登上了临时搭建的简易瞭望塔。
用手里的黄铜炮瞄象限仪,和海军型千里镜反复观察砚山主寨。
这2样东西,
都是舶来品。
夷商敢卖,吴廷就敢买。
夷商觉得开价挺黑,赚麻了。
吴廷觉得军用品就不是钱的事,赚翻了。
当前的双边海贸,
买卖双方都觉得特别满意,说是蜜月期都不为过。
……
欧洲本土。
各类主流报纸把吴皇陛下吹嘘的人间罕见,地上少有。
斯当东因破冰之功,被乔治三世册封为诺丁汉子爵。
他在下议院发表重要演讲,希望唐宁街拿出最大的诚意支援正在崛起的吴国。
对,
就是支援。
支援盟友将顽固丑陋的鞑靼贵族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让开明的吴皇成为东方主宰,从而进一步开放国门。
他疾呼:
伦敦不能失去苏州,
就好比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p股决定脑袋,爵位也决定脑袋。
子爵先生不分场合不分时间,竭力吹嘘东方文明。
他的新府邸是中式建筑,装修是中式风格,晚餐是中餐,书架上摆满了孔孟老庄,书房里挂着“上善若水”。
……
18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