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江南的各县衙门口,都在同时上演一幕“父慈子孝”剧。
东山青年文官学校面试合格的那些人,在约定的日期早早赶到所属地县衙报名交费。
却看到告示上,入学条件增加了一条
“3代血亲中,凡有在吴王麾下从军者,优先入学!”
“军爷,这是什么意思?”
一名身穿李家军军服,左侧挂佩剑,右侧悬手铳的队长,面无表情的解答
“字面意思。”
“报名合格的人太多了,谁不想当文官?哪儿有那么多衙门安置?所以加一条入学门槛,优先挑选对王爷忠诚之人。”
围观的人进退两难。
怀里揣着30两银子,感觉滚烫。
队长站在台阶上望着这群走又不想走,报名又不想报名的人,说道
“王爷仁德,无需层层科举,低门槛招士。从苏州到杭州,从江宁到徽州,衙门口的椅子八成都空着。如今是靠着一帮旧胥吏撑起秩序。”
“第一届学生只要顺利毕业,立马补缺。越往后,这门槛就越高。”
“到时候,一年300两学费打破头都挤不进来,从军也没用。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
“我,报名从军。”
一个30岁左右的汉子冲到面前,还拉着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额头全是汗水。
队长露出了笑容
“进去吧。”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后面就好办了,十几对父子跟着往前挤。局面总算打开了。
一下子戳到了江南百姓的软肋——当官!
为了子女入仕,银子可以舍,命也可以舍!
隔壁街茶楼二楼,
站在窗口的宣传署长贾笑真松了一口气,总算不负王爷!
王爷组建第4军团,要求兵源本土化,全部来自江南民间,还要自愿。
这个要求简直比登天还难!
但是在捆绑了东山青年文官学校的入学门槛后,就一点都不难了。
有许多人私下劝谏过,觉得此举代价太高。
只要打的下江山,还怕没人来做官?简直比太阳西边出来还可笑。
至于说江南人不愿从军,那就算了。
这片土地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换块区域募兵旗一竖,银箱打开,兵员要多少有多少。
………
李家军内部没人理解李郁的真实想法。
他如此大费周折,目的是为了提炼出一块基本盘。
唐朝以来,江苏(北部除外)都是大一统王朝最理想的地盘。
民心顺,土地平、钱粮多、天灾少,商业繁荣。能够为朝廷提供源源不断的赋税、粮食、士子。
任何一个帝王都会牢牢的攥在手里,把“王化”秩序长期的推行下去。
假如把帝王比喻成牧民,各省比喻成圈内的牛。
苏牛,就是圈内最优质奶牛!
没有之一!
为此,牧民不惜任何手段也要让这头牛顺服。
如果沾染了牦牛性子就不好控了,牛圈拦不住,牧民的鞭子更拦不住。
……
而李郁,希望从这片土地再加上杭嘉湖平原的原住民中提纯出一批基本盘。
将来执行他治理帝国的腹中策略。
不出意外的话,第4军团很多人会战死,他们的血就是儿子兄弟们的血税。
流过血的忠诚,才有价值。
和科举出来的那帮人不一样。
至于范族长所提出的,才识学浅,不通儒学,不懂治国等等理由更站不住脚。
世上只有科研领域,需要真正的聪明人,天才。
其他领域设置门槛仅仅是为了筛选。
并不是说,坐上那把椅子后的工作很难。相反,或许很简单。
这就是一个障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