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一份,就能换银子。</p>
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行文的级别,从百十文到1两银子不等。</p>
这等好事,哪儿去找。</p>
工作之余,顺手抄写几份,举手之劳。</p>
对于李郁来,等于是了解了清廷和地方官府的大部分动态。</p>
唯一不好的是,太费钱了。</p>
范京吐槽了好几次,一个月给书吏们发了1000多两的信息费。</p>
卖了一座山的煤饼,都没赚回来。</p>
若不是李郁一向算无遗策,这些人早就要抗议了。</p>
“其实,我们也未必要在本府地面上招揽流民。”</p>
“啊?”</p>
“买奴。”</p>
李郁转过身,眼神灼灼。</p>
杜仁一惊,不知是不是他心中所想的那样,问道:</p>
“去外地,从人牙子手里买?”</p>
“可以。”</p>
两人走在矿区,如同置身月球表面。</p>
地无三尺平!</p>
走路要特别留神,不然就摔倒。</p>
不远处的一个坑口,突然冒出了一个黑色的“土拨鼠”。</p>
再一看,竟然是个人。</p>
背着一筐煤矿,走到了过秤处。</p>
杜仁忍住笑,道:</p>
“这样的坑口,咱们这有几十个。”</p>
“别过去了,万一塌方,怕是出师未捷身先死。”</p>
……</p>
“斤。”</p>
过秤处,一个管事吆喝道。</p>
然后,拿给了矿工几个筹子。</p>
“这是?”</p>
“我刚改的规矩,超出80斤后,多劳多得,每下工时发铜钱。”杜仁解释道。</p>
“挺好。”</p>
李郁一听就明白了,</p>
杜仁不愧是府城大讼师出身,脑子活泛。</p>
这些流民,出卖劳动力,换取一日三餐。</p>
心里自然是不甘的。</p>
若有机会,谁不想返乡呢。</p>
从李家堡的花名册,他就看出来了。</p>
矿工因积极表现,加入护卫队的寥寥无几。</p>
这一招,不好使。</p>
“产能要扩大,起码双倍。”</p>
“有难度。”</p>
杜仁面露难色,他解释了一下挖煤的难度。</p>
先得挖竖井,抵达煤层后,再横向挖掘。</p>
每掘进一段,就要用木头加固,否则有塌方的危险。</p>
即使如此,每的伤亡人数都超过一只手。</p>
从潘家挖来的老师傅也来了。</p>
他挖竖井太费工时了。</p>
而潘家在徽州的私矿,煤层很浅。</p>
竖井只需要挖个五米左右,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