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舞台剧式的剧情演绎。
非常好奇这种演绎方式究竟是什么样的。
……
不过去月球的销售成绩对于青智源来说并不是特别的理想。
倒不是说不好,只不过对比之前的cl和ll,哪怕是早一些的《被窝男》来说,销量的增幅确实也有点太普通了。
第一周的时间当中只卖出去了4万多份。
如果按照这个势头增长下去的话,这个游戏的最终销量成绩估计只能定格在0万份左右的样子。
对于市面上的绝大多数做galgame的公司来说,这个销量足够爆炸。
可对于pokeni来说,略显一般。
青智源自己分析了一波,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是,现在的galgame市场经过了7、8年的发展,已经差不多见顶了。
实际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也就是这个时代,90年代的中后期到千禧年之后的那几年,总的生命大周期也就是十几年的样子。
趋于饱和之后,如果没有办法开辟新的市场,那么总的量就那么多。
这其实也是一种时代发展的必然。
所以万事万物都得要不断的突破和创新,才能维持自己的发展。
也就是说,未来的galgame就不太好用传统的视觉的方式来呈现了,哪怕是采用这个形式,也得想办法弄点儿新东西,搞点儿花活才行。
另外一个原因,是pokeni自己的锅。
谁让你们做的galgame那么好呢?
玩家们的感受阈值也是在被不断拉高当中的,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描述就是——
从简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当玩家们已经享受过之前的各种美味之后,如果下一款游戏没能超越前作的话,多少是会有一点影响的。
最典型的就是《仙剑奇侠传》的例子。
仙1做得实在是太经典了,导致后面出的显得黯淡无光。
但是呢,代对比起后面新出的467来说,也没有那么差。
所以说,一切都是对比出来的。
当你将玩家们的期望拉得过高之后,后面的作品就不好弄了。
这一次《去月球》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因祸得福的,因为在东京电玩展上面的展出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导致玩家们的期望降低。
然后到售卖之后,真正的实体出来,玩家们这才发现,原来《去月球》的实际体验比在东京电玩展上面的那几分钟时间要好得多得多。
口碑的反转,一下子突破了玩家们的【低预期】
在这样的情况下,《去月球》还算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不然的话,估计实际销售量比现在看到的还要低一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去月球》剧情感人是感人的,但是呢,剧情上面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好评很多,抨击的人也很多。
之前没有网络的时候还稍微好一点,现在pokeni建设了相应的论坛版块之后,反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因为很多处于中间状态的人,在看到大家讨论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对游戏的热情了。
《去月球》真的是一款绝对不能剧透的游戏。
一旦你知道了结果,那么你再去玩游戏的话,就少了那种抽丝剥茧之后,被真相震撼得头皮发麻的感动了。
所以青智源在论坛当中再次重申了一遍规则:
【请大家保持论坛文明守则。
讨论可以,但是千万不要剧透。
尊重后来者。
哪怕剧透也要在帖子前面写清楚有剧透内容,谨慎观看。】
……
“我回来了。”
忙完一天工作之后的青智源打开家门,回到家中。
屋子里面黑漆漆的,没有开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