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的乌蛮人,其地区地形复杂,极为利于隐藏,偏偏这地方还产良马。
这地方看上去比较落后,但也仅仅是落后而已,实际其用部族奴隶制的优势,聚集起了大批兵士,有吸收中原技术,甲胄武器并不差。
后世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南蛮威胁就很大了,让诸葛亮废了很大力气平叛,但这还不是乌蛮人的巅峰,其在大唐时期,才真正做到了让人闻风丧胆。
其引进吐蕃兵器技术,打造出了锋利的兵器,便是苗刀等武器前身,唐人胆寒称之为“所指无不洞”,且暴烈好杀,祸害大唐一个多世纪,让唐朝束手无策。
其最烈时,数次攻破成都,抢掠蜀南各郡,将十数万女子掳掠到云南,所俘人畜百里塞屠,数百里内人烟断绝,数十万蜀人丧命,以至于蜀人看到“蛮旗才举,望风而溃”。
五代记载,一个落单的蛮兵,就能将几百人的蜀人村庄吓得全村奔逃,“却走如堵墙崩焉。”
蜀人如此,大唐其实也没有办法,这地方民风彪悍,人人是匪,大唐只能调北地边军南下防御,结果北地边军一样是匪,一样搞起了兵变,最终间接导致大唐崩溃。
所以后人评价“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
这种混乱嗜杀,强者为尊民风,导致当地道德底线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准,原本醇厚的民风完全消失,人们越来越凶残野蛮,男人不习诗书,而是选择投军叛变,或占山为匪,“犷戾过于夷狄,小人君子咸谓之蛮貘之域。”成为了不服教化导致道德沦丧的例证。
这种情况随着朝代更替,起起落落持续了很多年,其时间之久,超乎任何人的想象,袁熙当初看到时,也是大为震动。
清初被成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在,广西任职时,就在呈送的公文里写道:无处无山,无山无洞,无洞无匪。
之后到了民国,桂系军阀采取自治政策,培训村长甲长三十余万,这些人白天为官,晚上为匪,是还乡团的主力。
国民党反动派失败后,这些人加上国民党溃兵,招纳当地民众,组成了多达五十万的还乡团对抗,其手段极其残暴,惨不忍睹。
后世采取了宽大政策,但还乡团并不感恩,而是变本加厉报复。
直到数年后经过大规模的剿匪,匪患才渐渐平歇,再往后经过了十几年,当地才渐渐走上正规。
其所作所,和马超的西凉军在屠戮冀州百姓的做法一模一样,所以当初袁熙看到村庄惨状时,才激发了心中怒火,采用极端手段报复回去。
袁熙深深感受到,当底层百姓远离教化后,会发生多么可怕的事情,这种匪患然能持续两千多年,数次改造才能将其变成人,而袁熙身处乱世,要是开了边军匪患的口子,将会是留给后人的巨大隐患。
所以无论如何,袁熙都不想重蹈覆辙,于是他只能另想他法。
还好技术的进步,让他有了更多的选择,这种类仿效后世坦克做出来的弩车和喷火车,虽然还有不少缺点,但已经是能够大大减少所需要的兵士数目了。
马超发动了数次冲锋,想要破坏战车,但都被赵云带领骑兵挫败,这让马超意识到,对方早有应对,战车骑兵步兵的组合,互相配合,自己这边倍的兵力,也无法打破!
他看着不断倒下的西凉兵,知道这样下去,他的嫡系兵马就要死光了!
而韩遂在怀城布防,兵力并没有损失,自己失去了主力,以后怎么在凉州压制韩遂?
想到这里,马超咬了咬牙,和马岱一起,带着残余兵士退走,赵云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趁势掩杀,追了两天,将马超全面赶出常山,退往魏郡方向,方才就地构筑防线,防止曹军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