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击破黄巾,并非碌碌守城之辈。”
“夜袭失败,皇甫嵩仍能稳住军心,不仅令麾下兵马丝毫未损,还收拢了朱儁麾下残部,从容退往新郑,这才让司隶不至于被黄巾贼所肆虐。”
“吾且问,若皇甫嵩如朱儁那般回援遭遇埋伏,以致全军溃败,这個责任谁能承担?”
说到这里,张温对着天子拜道:“臣以为,皇甫嵩沉稳持重,能于危险境地保全麾下兵马,非但无过,反而有功!”
紧接着,朝堂之上争论不休。
有人提议罢了皇甫嵩左中郎将的官职,将其押回洛阳受审。
也有人觉得,皇甫嵩出身将门世家,又领兵扼守住了司隶门户新郑,若此时贸然换将,恐怕黄巾军会趁机发动进攻。
眼看众人争论许久,都仍旧没有定论,天子喝道:“都且住口!”
朝堂之上,再次陷入了平静。
天子最终将目光放在了何进身上,问道:“大将军以为,当如何处置皇甫嵩?”
何进沉吟半晌,拜道:“臣以为,临阵换将并非良策。陛下可发书责其击贼不利、丢失长社,却不可罢其官职,以免引起军心动荡。”
天子略作沉吟,终究担心骤然换将以致新郑有失,当即说道:“拟旨,斥皇甫嵩用兵不利、丢失长社,削其左中郎将职位,改为假左中郎将。”
“令其务必守住新郑,以待援军抵达。”
“若新郑有失,朕绝不轻饶!”
接下来,众臣就开始商议如何筹集军饷、粮草、辎重,如何征调兵马,以及挑选何人替代朱儁的位置。
这一次,满朝公卿都变得异常谨慎。
大汉与黄巾军交战,已经大败一场,再也经不起第二场大败了。
粮草、物资、军饷以及士卒,倒还都在其次。
大汉虽然国库空虚,然百死之虫死而不僵,只要愿意想办法,总能解决这些问题。
反倒是究竟让何人代替朱儁的位置,百官却是争论不休,讨论了一整天都尚且没有定论。
现如今,北中郎将卢植在冀州与张角僵持不下。
左中郎皇甫嵩将失利退守新郑。
右中郎将朱儁兵败身死。
朝廷急需一位真正有能力,而且对黄巾军非常了解的将军领兵,如此才有可能挽回现在不利的局面。
百官争吵不休,刘宏也有些头疼,却也不敢轻易做决定。
“大捷!”
“大捷!”
“大捷!”
眼看已经快要到了晚上,有关新的右中郎将人选却始终未定,忽然有太监举着一封捷报,匆匆跑进殿内。
“大捷?”
这个时候,包括刘宏在内的所有人,都感觉有些懵逼。
“莫不是,北中郎将卢植击溃了张角?”
几乎所有人,心中都闪过这个念头。
大捷,可不是小胜,至少要击溃一郡黄巾主力,才有资格称为大捷。
如今朝廷派出的四支兵马。
曹操驻守阳翟,且麾下只有五千人,想要击溃黄巾军显然不可能,最多只会有些许小胜。
朱儁兵败身死,自不用多说。
皇甫嵩退守新郑,麾下虽有三万兵马,可是官兵胆气已丧,波才又气势正盛。
最为重要的是,兵败的战报才刚刚传过来,根本不可能晚上就变成了捷报。
思来想去,也只有北中郎将卢植这路兵马,才有可能大破黄巾了。
天子看着满脸欣喜,正气喘吁吁跑过来的小黄门,急忙起身问道:“可是北中郎将卢植,击破了冀州黄巾?”
满朝文武,也都满脸期待的看着小黄门。
未曾想,小黄门喘了口气以后,却是摇头道:“不,不是冀州大捷。”
这一下,所有人都懵了。
张温急忙问道:“究竟是何处传来的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