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这样才养生,能长命百岁。”花枝纠正姚望山的错误理论。
姚望山不以为然的说:“媳妇,咱们乡下人没那么多讲究,祖祖辈辈都这么过来的,不也好好的吗!反正我说什么也没用,你做什么我就吃什么,嘿嘿。”
花枝叹气跟这些古人讲道理是讲不通的,姚望山说的也对反正做饭的是自己,可不是自己做什么他们就得吃什么,就不再纠结这个理论到底对不对了。
想起马上就要做的冬衣来,花枝有点拿不定主意,自己想法是越多越好,不过貌似有点奢侈了,打算问一下姚望山。
“大哥,咱们村里有没有种棉花的,我打算去买点蓄棉衣,还有咱们乡下一般一人几件棉衣才够穿啊,我有点拿不定主意。”
“乡下人日子苦,一人能有一件棉衣都是好的,谁家不是缝缝补补凑合着穿的。现在咱家条件好了,你给每人做一件棉衣,多做几件外面套着的衣服吧!”姚望山回答。
花枝心想早知道就不问了,挣了钱干什么的,不就是吃喝玩乐的吗,这吃不舍得吃,穿不舍得穿,挣下个金山银山有什么用,反正自己是不会按照姚望山的说法来了。
“哦,我知道了,家里没有棉花,咱们有一阵子没去县里了,你的空带着我们娘几个去县里买吧?”棉衣得趁早做,天冷了再做就不赶趟了。
姚望山把炉子下面收拾干净,说道:“行,我今天上趟山,去拣点蘑菇和野果子捎着,咱们明天就去。”
花枝盘算着,现在家里一共三床棉被,马上就天冷了,听说古代的气候好,冬天格外冷,光靠着这几床棉被怕是挺不过去,怎么也得再添两床。
至于棉衣,家里的几个孩子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年龄差的也大,不能替着穿,只能给每人都做新的,小孩子爱闹腾很容易弄脏,怎么也得缝两件替换着穿,自己和姚望山身体已经定型做个一两件倒是可以穿很多年,七七八八的这么算下来,怎么也得买二三十斤的棉花。
花枝这么一算要是买的话还真的花不少银子,好在当初自己留了不少棉布,现在光买些棉花就行了。
“对了,大哥咱们是不是应该给老毛头也做身棉衣啊,老人家什么都不图给咱们看宅子,咱们不能什么都不表示吧!”花枝突然想起在牵牛湾看宅子的老毛头就问姚望山。
“老毛头孤苦伶仃的倒是可怜,给他做身棉衣倒是没什么,我怕累着你,要不咱们给他买身现成的?”姚望山思来想去还是不舍得自己媳妇给别人做衣服,想给他买现成的。
“行,都听你的,现在天不是很冷,哪天你去跟他要件旧衣服到时候比照着做就行了!”花枝倒是没意见,反正光家里人的衣服就够自己做一阵子了,老毛头那边心意到了就行。
这阵子家里忙没有去县里,亲掌柜那边派人来过一次,知道更新太快了不好,花枝趁着姚望山上山的功夫,在家里又画了两张新花样,准备明天送给亲掌柜顺便把这个月的分工拿回来。
第二天一早,花枝惦记着要去县里早早就起床,做了早饭帮着姚望山把带的东西都收拾好,等着几个小的起床吃完早饭就早早的出发了。
秋末了,虽然还有太阳,却不像夏天那般炙热,春天那般温暖,冷冷清清的没有多少温度,偶尔一阵秋风吹过,凉飕飕的,虽然车上带了盖的毡子还是有点冷。
花枝被吹过的冷风冻的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看着几个小的也冻的往毡子里缩,就跟前面的姚望山说:“大哥,你还记得姨夫姨母来的时候坐的马车吗,要不咱们也给这驴车做个车围吧,这样冬天的时候出来也不怕冷了。”
“媳妇,咱们这样做不合适吧,别人会笑话的!”姚望山觉得这样做太另类,不是很同意。
“有什么不合适的,你没看几个孩子都冻得往毡子里钻,你这当爹的,当哥哥的一点都不心疼。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