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红楼之板儿的种田生活> 111、第一百一十一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11、第一百一十一章(2 / 3)

极好,门第清贵又不打眼,潘大人又是翰林院掌院,若两家结了亲,在翰林院也能多照应板儿一些,再合适不过。”

王珣虽是探花,但探花三年便出一个,并不稀罕,况且自家门第根基到底薄了些,潘家书香门第,潘嵩又贵为翰林院掌院,说来还是自家高攀了。

黛玉却有些担心,她也是过来人,最是知道王珣的心事,一直想找个心意相通之人过日子,素日言谈间也更欣赏那些有主见有想法的女子,她昨日也同潘小姐交谈过,性子虽好,却太绵软了些,王珣未必会喜欢。

只是这些话她却不好向刘氏说,毕竟这些只是她的猜想,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刘氏与狗儿都愿意,她也没理由反对。

因此犹豫片刻,黛玉还是咽下了口中的话,想着回头寻个机会单独同王珣说。

刘氏见黛玉不言语,只当她也同意了,便转头问刘姥姥:“您老怎么看?”

刘姥姥已是耄耋之年,这一年来精神越发差了,反应也有些迟钝,听了这话似乎有些糊涂,茫然道:“是同巧姑娘结亲么?”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怔,刘氏忙道:“您老听岔了,板儿要定的是潘家小姐。”

刘姥姥听了,愣了半日,才疑惑道:“潘家小姐?那是谁?”

刘氏无奈,只得耐心解释了一遍。

刘姥姥勉强听明白了,知道不是巧姐,顿时有些失望,哦了一声,便不言语,不过片刻便又打起瞌睡了。

刘氏见状,暗暗叹了口气,命人扶了刘姥姥回房歇息。

黛玉便也趁机告辞了。

刘氏怔怔出了半日神,其实不止刘姥姥,她也喜欢巧姐的人品,明理懂事,知书达礼,更难得的是行事稳重,又是与板儿自幼相识,可谓是青梅竹马,可惜的是如今身份上差了些,不然与板儿真是一对。

她当初也起过这个心思,只是造化弄人,两人有缘无分。

既然相中了潘家,刘氏便想着早些定下来,以免夜长梦多,因此次日便叫了王珣过来商议。

王珣知道后沉思良久,潘家人口简单,潘嵩性情虽有些圆滑,但这些年来官声不错,与各方势力也没什么牵扯,倒是个合适的人家。

至于黛玉所说的潘小姐性情,也只能日后再说了,至少不是惹事的性子就好。

因此思虑半日,左右权衡,最后还是点头同意了。

刘氏松了一口气,忙请了杨伦夫人过府,请她做中人,向潘家提亲。

潘家对王珣十分满意,不过还是按惯例矜持地推拒了一次,第二次方允了。

两家商议了一番,择了四月十二过下定。

谁知潘嵩胞姐忽然病逝,潘小姐身为侄女,亦要为姑母服九个月大功,潘家便与王家商议了,等服满后再行定礼。

刘氏虽有些失望,但这是人伦孝道,王珣身为朝廷命官,更不能逾矩,落人话柄,因此这定亲之事只能暂且按下。

王珣也不知为何,得知此事后反倒是松了一口气。

自从入了翰林院,王珣便常被长康帝传召,或是讲经,或是拟诏,十分受倚重。

人人都只知道这位新科探花前途无量,又有杨伦在,倒也无人与他为难。

另一边,翠袖也打听清楚了王珣的身世来历,以及王潘两家定亲之事,只是犹豫着要不要告诉安宁郡主,踌躇了好几日,眼看着安宁郡主脾气越来越坏,实在拖不下去了,才硬着头皮禀告了。

安宁郡主听到王珣同潘小姐议亲,顿时怒火中烧,对着翠袖便一耳光扇了过去,骂道:“这样大的事怎么不早点来回我?!”

翠袖捂着红肿的脸颊,勉强忍住泪水,道:“郡主恕罪,他们两家行事隐秘,议亲都是私下商议,并未声张,奴婢也是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