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得滴下泪来。
只是唯恐太过伤心惹得众人担忧,忙又掩了愁容。
在王珣家住了五六天,贾母便打发人来接了,黛玉满心不舍,却也只得收拾了行囊,带着紫鹃等人回去了。
回到府中,黛玉不及梳洗便先去上房给贾母请安。
贾母拉了她在身旁坐下,抚了抚黛玉的鬓边的碎发,笑道:“这几日在那里住得惯么?”
黛玉抿嘴一笑,道:“王家婶子与刘姥姥都十分照应,板儿更是处处妥帖,再没有不周到的。”
贾母听了微微一笑,点头道:“王家是厚道人家,板儿也是个好孩子。”
黛玉道:“正想求外祖母,以后得空想再去板儿家住些时日。”
贾母道:“这也无妨,每个月去住几日便是。”
黛玉伏在贾母膝上,贾母轻轻摩挲着她的发顶,道:“一转眼玉儿都长大了,也不知道我这老婆子还能护着你几年,如今见你们姊弟情分好,我也就放心了。”
黛玉听着这话中竟大有不祥之意,顿时心下一酸,滴下泪来,红着眼圈道:“外祖母定然长命百岁,玉儿要一直陪着外祖母。”
贾母闻言心中一暖,却又忍不住叹了口气:“傻孩子,哪有人真能长命百岁的,我活了八十岁,又享了这几十年的福,已经没什么遗憾了,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跟宝玉。”
她年事已高,早已力不从心,这几年又多病,也不知道还能护着一双玉儿几年。
那次王夫人房里的两个婆子议论黛玉,紫鹃悄悄告诉了贾母,贾母自是恼怒,原本是为了让王夫人不得不同意这门亲事,二是建大观园需要银子,才默许挪用了黛玉的财产。
原本当初她与林如海在信中约定好了这门亲事,林家财产带回来作为黛玉的嫁妆,而等黛玉守孝三年期满后,便公布黛玉宝玉的亲事,也正是因此,林如海才会松口让贾琏料理林家的家产。
只是没想到贾家用了林家的钱后,王夫人嫌弃黛玉体弱,又与贾母一条心,有心反悔,只推脱着不肯松口答应。
贾母虽然是宝塔尖,到底不再管家,元春幼时虽是在她跟前养大,到底不过是祖母,隔了一层,况且她心知自己年事已高,没有多少年好活,王夫人却是贾府管家做主的人,又是贵妃的母亲,下面的纵然不说,暗中也都是悄悄倒向了王夫人,毕竟贾家这些年都是靠着元春的荣耀撑着。
贾母固然可以用孝道压着王夫人松口,然而王夫人日后终究是黛玉的婆婆,她若逼迫太过,即便黛玉嫁给了宝玉,一旦她不在了,黛玉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因此种种顾虑,贾母也不好明面上与王夫人闹僵,只以宝玉命里不宜早娶为借口拖着宝玉的婚事,又时不时在众人面前表现出同意黛玉宝玉婚事的样子,敲打敲打薛家,那一次也是借着鸳鸯之事发作了一回。
从那次后王夫人倒是收敛了一些,府里众人也看出了她的意思,凤姐最是聪明,明理暗里都帮着黛玉宝玉说话。
只是没想到王夫人还是不肯松口,一直拖到如今。
想到此处,贾母不禁眯了眯眼睛,无论如何,在她入土之前,定要将这两个玉儿安排妥当,她才能安心闭眼。
黛玉陪着贾母说了一回话,方回房梳洗。
才收拾妥当,便见宝玉宝钗来了,原来薛家铺子前些时日从江南进了些货物,也顺道采买了些当地风俗土物,有笔,墨,纸,砚,各色笺纸,香袋,香珠,扇子,扇坠,花粉,胭脂等物;还有有虎丘带来的自行人,酒令儿,水银灌的打筋斗小小子,沙子灯,泥人儿戏等等。
宝钗便将那些玩意儿除了自己留用之外,一分一分配合妥当,送与各房,也有送笔墨纸砚的;也有送香袋,扇子,香坠的;也有送脂粉头油的;也有单送玩意儿的,一份份都写好了签子贴着。
只有黛玉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