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适一直在学舍休息,并未再出过门,所以这内伤一定是和禁军们发生争执时被打的。
禁军打死了学生,几大书院哗然,纷纷罢课上街,要求朝廷给个说法。
大理寺为加速办案,欲传证人沈嫣前往府衙,恰被督察院左都御史林成峰知晓,道沈嫣乃受害者,并非寻常证人,应当由府衙派人前往沈家询问才是。
提出要让沈嫣来府衙的大理寺官员不敢反对,当即命人前往沈家。
事情又这般沸沸扬扬地闹了数日,京中要求严惩晋王的呼声越来越大,皇帝那边却一直以证据不足为由没松口。
这般僵持不下之际,某天夜里沈家忽然没由来地着了一场大火。若非林家派去的丫鬟机警,并未睡熟,看到火光后立刻把人叫起来逃了出去,只怕沈家一家三口以及他们几个都要烧死在这场大火里。
从火场逃生后的林家丫鬟心有余悸,正庆幸捡回一条命时,却发现沈嫣不见了。
众人大急,四下寻找,最终却只在附近的一口水井里找到一具尸体。
翌日,京中流言四起,都道这场火是晋王派人放的,只为除掉沈家小姐。
沈小姐自知晋王是冲她而来,为了不牵连父母,明明已经逃生却还是选择了自尽。
一时间沈嫣孝名传遍京城,晋王醉酒欺辱良家女子以及皇帝为维护晋王而派遣禁军伤人之事再度在街头巷尾掀起狂澜,齐氏皇族遭到文人墨客们口诛笔伐。
为平民愤,皇帝终于让步,将晋王贬为郡王,遣出京城,前往封地。
得知这一消息时,齐景轩已经麻木了,直到入宫与皇帝辞行时依旧一副“我就知道,果然如此”的颓丧样子。
皇帝看着他这副不争气的模样,险些没忍住又给他一巴掌,碍于林成峰在旁,强忍住了。
那日齐景轩跟他说了那番反复重生的“无稽之谈”后,皇帝虽然不信,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将林成峰留下,把这些“胡言乱语”对林成峰也讲了一遍。
林成峰自然不信,觉得简直荒谬,皇帝这是对自己的亲儿子有多宠爱才能相信这种鬼话?
但出于谨慎,他还是答应了给沈家送两个丫鬟,免得沈嫣出现什么意外。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一桩桩一件件地都与齐景轩的那番“荒谬”言论对上了。
有寒门学子聚集在御街闹事,即便禁军不带兵器把人赶走了,最终也还是出了“人命”。
之后几大书院罢课,大理寺为求案件进展欲将沈嫣传至府衙问话……
好在这时林成峰已经因为齐景轩的话对大理寺产生了疑虑,提前派人暗中盯着,这才及时阻止了,不然只怕当天沈嫣就死了。
鉴于齐景轩所说的都一一应验了,皇帝和林成峰这时都已笃定是背后有人在生事,一刻不停地顺着已知的线索 查探真相。
奈何他们这边才有了那么一点蛛丝马迹,沈家忽然着了一场大火,沈小姐投井自尽了。
一切都仿佛被打回原形,在朝局的压力下,皇帝即便有林成峰的支持也无法再将晋王留在京城。
但晋王是他的儿子,他不可能在明知他是被陷害的情况下还放着不管,所以今天把他叫进宫来“辞行”,其实是另有一番叮嘱。
皇帝对齐景轩交代了一番,齐景轩起初只是神情呆滞地听着,但听着听着他的眼睛就亮了起来,一拍大腿道:“父皇,还是您聪明啊!要不您是皇帝呢!”
皇帝无语,一旁的林成峰也蹙着眉满脸嫌弃。
为防止定好的计策被人提前察觉,皇帝没让齐景轩在宫中多留,待他去向淑妃辞行之后便让他出宫了。
翌日齐景轩便离了京,这次并未带太多人,更没有什么三千精兵,就只是寻常郡王规制而已。
路上,齐景轩果然再次遇袭,一队刺客从山路旁冲了出来,直奔被护卫们围在中间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