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咱们是住状元客舍,还是住旁边的缘来客舍?”
“缘来客舍!”年轻人随口道。
“哦!”小丫鬟翻了个白眼,但是却没有反对他家公子。
俩人走进缘来客舍,要了两个单人间。
回到房间后,丫鬟随口问了一句:“公子,您其实不需要参加这样的科考,凭借老爷在朝廷的地位,公子随时可以入朝为官。”
小丫鬟这话,已经忍了很久,他们是从蜀中过来的,年轻人姓蒋名显,字玉成,乃是丞相府长史蒋琬的次子。
凭借蒋琬的地位,蒋显自然不需要参加科考,想要当官,也是手到擒来。
只是,蒋显沉声说道:“汝懂什么?”
“公子!”小丫鬟反驳道:“老爷是长史,您想当官,需要考试吗?”
“当然需要!”蒋显说道:“现在的大汉,与在成都时的大汉王朝,已经不同了。”
“有什么不同?”小丫鬟嘟囔道:“陛下还是原来的陛下,丞相还是原来的丞相。”
“哈哈哈!”蒋显闻言不由得笑了,这个小丫鬟从小跟在他身边,这丫头从小聪明,所以蒋显对她并没有当着是下人,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她经常会不顾身份,张口就来。
“陛下虽然还是原来的陛下!”蒋显笑着说道:“但是汝可知道,就是这个陛下,已经让大汉从三国最弱,变成了三国最强呢?”
“嗯!”小丫鬟点了点头。
“此番科考,看似就是一场普通的考试;”蒋显顿了顿,才又说道:“但是,若我猜得不错,以后大汉的官员选拔,都将会通过这种方式进行。”
“啊”小丫鬟愣了一下,心说这是不是太麻烦了,以后想当官,还得去参加考试,还不如以前那样好呢,想要当官,只要有人举荐一下就好了。
蒋显没在理她,而是取出一本书慢慢的翻阅着,小丫鬟给他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屋子,就退出了房间。
......
大汉兴汉元年五月二十日。
长安。
几个主要街口,都围了不少的人。
在他们的前方,是一块不小的牌子。
“中了吗?”
“没中!”
“呀,我中了,我中了。”
“...”
牌子上是大汉第一次科考的公示,密密麻麻的写着三百个名字,而围观的人,大部分都是此次参加科考的人。
他们不断的在上面搜寻自己的名字。
看到名字的人,他们是兴奋的。
没有看到名字的人,则是有些失落,因为没有上这个名单,也就是说,这一次科考,他们算是失败了。
朝廷以后还会举办科考吗?
对于一些家世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来说,这场科考,算是改变他们命运的时候。
所有人都知道,现在能在朝廷为官,要么你是世家大族,要么你家在朝廷有人,否则,即使你才高八斗,也只能是在家待着。
当然,最主要的是,虽然大汉此前施行的是察举制,但是每个郡每年可以举荐的人是有名额限制的,即便是世家大族,除非是嫡子们,一到成年就能被举荐到朝廷为官。
若是一些在家族中地位不高,或者是小妾们生的孩子,想要出相入士,很多时候还得碰运气。
科考就不同了,人人平等,因为朝廷公文白纸黑字写着,只要愿意为朝廷效力,都可以报名考试,即便是普通平民都可以。
“公子!公子!”
小丫鬟指着公示上的名字,激动的道:“公子您中了,嘻嘻!”
小丫鬟很激动,虽然她知道,凭借他家公子的才学,通过第一轮的考核,还是很容易的。
只是蒋显却显得很淡定,倒是让旁边的一些没有考中的人,有些羡慕起来。
“兄台!汝可是蒋长史的公子?”一个年近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