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从红楼开始的名著之旅> 第一百九十三章 兰沟甸初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三章 兰沟甸初败(3 / 4)

官员开门纳降。

他却不知道,这些使节还没走到地方,便先后遭了毒手,连首级都被割下送往了幽州。

原来在两个月之前,辽国南京留守耶律淳就得到探子密报,大宋近来兵马调动频繁,恐有趁辽国内乱北上之意。

耶律淳自不敢怠慢,令人仔细留意宋朝动静的同时,又派人去向辽主耶律延禧请援,希望其能以国事为重,暂时放下私怨,发兵前来支援。

但信使带回来的结果,却让耶律淳极为失望,只因辽主耶律延禧不仅不愿派兵来援不说,还想将南京等地的兵马调去关外,以应对女真人日益凶勐的攻势。

到了这个时候,耶律淳只得选择背水一战,他先将南京道一众文武召集起来,随后就对他们说了当前形势。

辽人一向看不起宋人,此刻一听到宋朝竟要行背信弃义,趁火打劫之事后,个个义愤填膺,表示要与宋军决一死战。

耶律淳一看军心可用,不由大感安慰,在与众臣商谈一番后,定下了以下应对之策。

放弃妫州之地,由从云地逃回来的耶律佛顶为北路军统制,率一万大军驻守居庸关,防备穆栩进犯。

再将南京道所有骑兵集结起来,约有一万两千之数,全部交由耶律大石统领,由其阻挡宋军北上。

因此,就在童贯一行还满怀期待,等待辽人望风而降之际,耶律大石已亲率大军,来到了他们眼皮底下。

在这种情况下,童贯所遣的使节怎么可能有所作为,这些人刚一进入辽国境内,便被耶律大石的斥候逮个正着,枉自送了性命不说,还让耶律大石从他们口中,探听到了宋军虚实。

在知道宋军上下并无战心之后,耶律大石大喜过望,当即立断带领大军到了新城以南,将一万大军埋伏在兰沟甸附近,又命副将牛栏监军萧赫鲁率领两千奚族骑兵作为疑兵,引诱宋军主动出击。

兰沟甸位于新城西南方向,这里原来是一条河谷,此时已干涸成一条南北向的大路,路两侧则是长长的斜坡,坡上是大片大片的松树林。

而驻守在兰沟甸不远的不是旁人,正是宋军西路军先锋杨可世。

杨可世先前在雄州会议上,被和诜讥讽为懦夫,本就在心里憋了一团怒火,此时见到辽人不过千余人,竟敢前来挑衅,遂不顾童贯之令,悍然带领四千轻骑进入辽境,一路追杀而去。

当大军行进至兰沟甸时,久经沙场的杨可世一见周遭环境,立即冷静了下来,察觉到有些不妙,便想下令退兵。

可惜为时已晚,伴着三声号角响起,两面坡之上乱箭齐发,箭如雨下。

杨可世所部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以至数千人马挤在狭长的河谷里进退不得,东奔西窜自相践踏。

而一直在关注战场态势的耶律大石,当然不会放过这个良机,果断下令全军出击,随即兰沟甸里尘土飞扬,杀声震天,到处都是残肢断臂。

最终,这场战斗持续了小半个时辰,宋军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杨可世带着千余残兵杀出一条血路,向着范村辛兴宗驻地夺路而逃。

此战过去约两个时辰后,留守雄州的童贯接到了前线战报,他对此事的反应,是既惊且怒。

震惊于杨可世擅自进入辽国境内挑起争端,坏了赵佶和他不费一兵一卒,收复幽云的大事,让局面变得不可收拾。

震怒于杨可世此番乃是违抗军令,若依照军法处置,该当杀头问罪才是。

可童贯哪里能下得了这个狠心?杨可世乃是他一手提拔的亲信,平日作战勇勐,在征西夏、平方腊的过程中,更是屡立战功,乃是他麾下不可多得的勐将,因而打从心底里,他就不想处置杨可世。

但军令如山,若不依法处置,那军威何在,旁人又如何能够信服?

一旁的宣抚参谋官刘韐看出了童贯的为难,便适时进言道,“大帅,卑将听闻杨将军是进入辽国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