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够大概拼出轮廓,搭建出一个展示英雄强者的舞台,有效编排情节,没有致命的逻辑错误,就已经相当了得。 事实 上本书的作者「韦简公」,这辈子也就写了这一部书,由此名声大噪,响彻诸天。据说在寿元将尽前,甚至是拒绝了某位神明的「登临神国」的邀请,孤身远蹈星海,了无踪迹,极具传奇度。 有前人智慧在此,不能妥善利用,就太蠢了。 罗南觉得,他完全可以借用这本历史搭建起来????????????????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不断填充他对的中央星区的历史认知。 在学术领域,不是没有比这更权威准确的大历史架构。但以罗南目前所接触的资料来看,仅考虑「天渊灵网」架设之后的年代,貌似没有一个比这个框架更生动、更直观。 围绕这个框架进行梳理、勘误的专业论文也非常多,几乎形成了一种学术风尚。 以罗南现阶段所占有的大量专业历史文本资料来看,他已经初步具备了历史领域的专业基础,有了辨析能力,只是借此做一个主要脉络上的梳理,完善认识框架,是有可能的。 姑且把它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在书中有针对性地检索信息,熟悉中央星区的前世今生,看能否找出瑞雯,乃至李维、屠格……武皇陛下的身世脉络,想想也是有趣。 这样看来,他倒是越来越向着「历史研究员」的方向偏移过去了。希望这个「磨刀不砍柴工」的「磨刀时间」,不要太漫长以至于耽搁事儿才好。 应该不会吧…… 罗南视线转移,只见透镜星云的幽冷光辉,洒落在身畔雾气篇章之上,恍惚中自有一番奇绝气韵,缭绕不散。 当罗南的心神,也随视线一起,倾注到这篇由瑞雯整理的礼祭古字文本上,与之对应的另一段武皇陛下口述篇章亦在他心头响起。 一类文字,两种排布;并行不悖,交互映射。 一个恍惚,那条宏阔时光长河,便在罗南眼前骤然显现。 交流不是战争,但战争属于交流,只不过是最极端的形式,同样可以在这条时光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时光长河本无刻度,但随着罗南借助《天渊万国战史》,以更活泼的方式去看待大时空事件框架,隐约中便有了无数个节点,在长河之中沉浮,更变幻出无数辉煌、又可能是光怪陆离的形状。 罗南也不计较太过精确的排布,只是大概截分,计算比例: 这儿摆放「暗昧神战」,比 例应该差不多; 如此,「万神之战」就要摆在这儿; 天渊建国的节点则是非常非常靠后。 如果要把孽劫世也摆上去,基本上就要到这条时光长河的末端。 至于地球本地时空的文明史……那还真是一个新生的小可爱啊! 要说,在地球本地时空与中央星区还没有建立真正的连接之前,在这个光线跑到宇宙终结都跨不过的距离上,彼此都等于不存在,彼此的历史将永无交集。 但如果罗南的设想没有错误,从孽劫世开始的那一刻起,含光星系与地球本地时空的距离压缩贯穿。地球本地时空就有了中央星区所规定的历史意义;而中央星区的历史,也将给地球本地时空的文明史,接上一个过于硕大的参照系。 目前这仍然只是一个猜想。 但《天渊万国战史》这种明摆着的有大量虚构成分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