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问题要考虑清楚。
地图上简单的路线,具体到现实,可能就会覆盖两个省的面积,对于天空中横渡的鸟群来说,陆地面积是没什么参考性的。
而且,近些年冬季的气温反常,会影响鸟群对越冬地的判断,也就代表着夏鹿帆准备挪窝的鸟群,很可能不是迁徙常客,是中途停下来的或者被人类活动混淆判断飞过来的。
理论上来看,对固定一个地方来说,冬候鸟和夏候鸟属于相对概念,交替上岗,但近些年也有很多新闻,拍到气候反常环境变化,导致冬候鸟和夏候鸟同框的照片。
再加上这片山林的纬度很合适,所以夏鹿帆更没法提前判断,这群候鸟到底是从哪个方向飞过来的。
野生鸟类是很排斥人类靠近的,有些甚至会被人类吓病甚至吓死,夏鹿帆戴着八福帽缓缓靠近,确认没有鸟发现自己之后,开始就近观察落在地上离她最近的一只。
嗯,看着是只鸟,体型适中,比山雀要大一些,比雁类要略小一点,所以,这是什么鸟?
夏鹿帆把手机拿出来,用保存下来的照片一张一张对,然后在这场开卷考试里拿了零分。
笑死,根本不认识,怎么看都和自己保存的照片不一样。
而且,现在还不到春暖的季节,她也看不出鸟群要不要繁衍,更没法判断这到底是冬候鸟还是夏候鸟。
想想自己之前查的资料,说人类活动、湿地破坏以及气候变化,让很多留鸟和候鸟的习性都发生变化。
候鸟之中的因为天气恶劣或者其他自然原因,偏离自身迁徙路线,出现在本不应该出现的区域的迷鸟也增加,夏鹿帆就觉得眼前发晕。
她没想到挪窝之前,还要先研究这群鸟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原路线是什么,然后摸清楚之后才能考虑新路线的问题。
这是件以年为计量单位的工作,不是夏鹿帆能用假期解决的。
怪不得鸟类学家之类的,都是需要几十年的从业经历,没有这个时长,真的很难观察明白这些鸟类。
她现在能做的,就是把这一片生活的鸟类都拍下来,确认品种之后,找找有没有什么专业的资料能使用。
落在地上的鸟不太多,大部分还停在树上,而山林之中的树要难爬得多,有些高度能到五米,夏鹿帆还要仔细判断这是不是病木或枯木,免得爬到一半发现没法承担自己的体重,直接断裂。
拍到几张鸟类怼脸的照片,夏鹿帆把相机收好,再慢吞吞滑下树,安全第一,要是摔在这里,都没有人救她。
正常的野生动物摄影师,是需要踩点蹲守,然后等待时机拍摄。
乱入的夏鹿帆想拍摄,就想办法靠近动物,然后怼脸拍,怎么清楚怎么来,只要保证拍摄动静足够小就行,反正她就和团空气差不多,不会惊扰动物。
这几张照片肯定不够,她还要看看这附近有没有其他种类的鸟群,哪怕不认识也先拍下来,回去有信号联网之后再查找。
来都来了,夏鹿帆要是遇到什么陆地动物,能拍到的也来两张。
她居然还看到了一窝狐狸,果然是犬科系的动物,幼崽相当可爱,她蹲在旁边拍了好几张,最后努力控住了自己想摸一把的手。
虽然说八福帽能让夏鹿帆的触摸,也变得和空气差不多,只有触感没有气味或其他痕迹,但是突然摸一下,肯定会吓到动物的,她能用眼神rua一遍就行。
和野外的动物保持距离,是摄影群两个前辈都提醒过她的第一个知识点。
等到了中午饿的时候,夏鹿帆找了个稍微空一些的地方坐下吃饭,还挺不讲究的把戴的防风巾当餐布展开接在下面,免得自己吃的什么食物残渣掉地上,也方便她再把包装和垃圾团起来带走。
夏母和夏佳佳看到,肯定要倒吸一口凉气,这个女鹅是没法教的很精致了。
实用主义的夏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