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随着朱元璋打下的开国功臣之后,在江南耕耘繁衍二百多年,句不客气的话,家族势力早已盘根错节、根深蒂固,涉足盐引、漕运、青楼、酒肆和丝茶等生意。除了士人中的世家大族,勋贵们纵横江南是百无忌。
灵璧侯汤国祚是东瓯王、信国公汤和的后人,临淮侯李弘济是岐阳王李文忠的后人,怀远侯常延龄是常遇的后人,诚意伯刘孔昭是刘伯温的后人……
而除了魏国公府,其他勋贵们也不是好惹的。
魏国公徐弘基是中山王徐达的第十四世孙,与京师的定国公徐祯是同宗。京师中以靖难勋贵为主,定国公徐祯并不出挑,但开国勋贵为主的南京城里,魏国公府可就算是一家独大了。
这魏国公府为首的南京勋贵可不一般。
南京六部总理江南政务,魏国公府主持南直隶京营军务,皇帝让夏跃以宁远侯、东阁大学士的份任江南省总督统领军政,不提南京六部那些坐冷板凳的尚书侍郎们怎么想,单以当代魏国公徐弘基为首的南京勋贵们恐怕都不会答应。
崇祯帝如此安排,也就难怪满朝哗然了!
置南京勋贵于何地?
置南京六部于何地?
置国本于何地?
如此要地,曾能以军政委于一人之手!?
朝廷在江南,不仅设有南京六部,且开国勋贵一脉大部安置于南京,文武分治,算是大明的朝廷备份。终明一朝,一直以‘国本’来称呼南直隶,也就是江南省。
如此强悍的实力,完全就是王霸之基,太祖朱元璋便是凭着江南之地席卷下。
江南,广义来讲指长江以南诸省,狭义上指的是江南省,大致相当于上海盛江苏省、安徽省以及江西省、浙江省部分地区,赋税约占下三分之一,而在文治方面更狠,每期科考中试者约占全国半数,素赢下英才,半数皆出江南’的法。
为何?
有皇明以来,朝廷就从未将江南军政委于一人之手过!
城门处,今无一勋贵!
夏跃心知肚明,看样子,来南直隶履新,第一刀怕是要从开国勋贵家族头上砍过去了。
至于他们手中的南京京营,夏跃毫不在意,一群乌合之众何足道哉!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