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一个安安静静的环境里,母亲说话总是细声细气的,跟谁都是客客气气的,带着几分疏离。她习惯了也变得淡漠起来,对着那份热闹总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
.
大林知道这一点,就找着话题想把肖华拉进去,可她还是淡淡的,也只能作罢。家里人都知道肖华的性子,也不介意。
.
今天家里吃饭的人多想图个省事,就弄了七八个菜,下了几大锅饺子。收拾完毕后,椿芽累得不想动弹。她想,每年一聚还要不要搞下去?热闹是热闹,实在是太累人了。可又一想,爹娘都七十出头了,再热闹又能热闹多久呢?大林说,以后聚会去他那边,可想着肖华那样还是算了吧。
.
*
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就在这年秋天,上面宣布恢复高考。
.
考试时间定在了十二月,阳阳和壮壮都在加紧复习,准备迎接考试。趁着星期天,椿芽和明瑜给阳阳当起了辅导员,雄子也凑过来跟着复习。椿芽还找了一些习题卷子让孩子们突击一下,说熟能生巧。
.
临到考试前,壮壮也请假回来住在了家里。椿芽知道壮壮脑子好用,就是懒,只要用心把握还是很大的。考试那天,天气很冷。壮壮发挥得不错,阳阳也觉得有把握。壮壮考完了试,就回了连队,说在那边等通知。这一批报考的战士不少,只要念过高中的基本上都报了名,竞争还是很激烈的。
.
到了来年春天,录取通知书下来了。
.
阳阳考上了军校,报了二林就读过的那所院校,学得也是机械设计。壮壮去了京城,他是军籍,成绩又好,可以报考很多学校,最后选择了航空航天学院。对未来的探索是充满奥秘的,也是令人神往的,壮壮对这个感兴趣,椿芽也支持,觉得孩子们还是学一门技术比较牢靠。雄子也参加了高考,分数刚刚过线,祁苏彦找了人,也去了军校。
.
收到通知书那天,椿芽觉得她和明瑜都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该歇歇了。
.
这一年她四十七,明瑜五十四,都不再年轻了。由于运动的关系,部队上的级别再没调整过,明瑜还是师级干部,他笑着说:“在和平年代,咱就在这个位置上稳住了……”对此她一点也不介意,多大的官重要吗?要说,现在刚刚好。
.
在部队上生活了那么多年,看着营区一点点地变化。尤其是这几年,家属区这边陆陆续续地起了高楼,拉了院墙,成了名副其实的军区大院。过去盖得那一排一排土坯房还在,她忍不住过去瞧了瞧。那里已经换了人家,住着一位团长和他的家属,屋里早粉刷过了,门后面的那些杠杠也没了,就像那段岁月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
运动已成为过去,新的时代又开始了。
.
这天,齐明轩来省城出差。他说香江那边来信了,二叔和二婶想回来看看。齐明瑜很激动,相隔了那么多年终于能见面了?
.
---
(本文-晋-江-独-家-发-表,谢-绝-任-何-转-载)
**
以下请忽略
*
*
椿芽的担心并非多余。
未等第一批伤员归队, 保安团就来了。
那天上午, 是车把式老姜头最先发现的。他前一天赶着马车去县里送货, 就在城里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准备返程, 可刚走到城门口就觉得不对。跟人一打听, 说是保安大队出城了, 具体去了哪里?却不晓得。
他知道村里藏着伤员,就急匆匆地往回赶。在半道上果然看到一队穿军装的, 正扛着枪坐着马车行进着。见其他车辆从官道上经过,就拦下来征用, 说是去剿匪。
老姜头吓得赶紧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