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晋江独家(3 / 6)

,说:“书婷啊,玉舒的事儿我这边不方便出面,你看看有没有地方安置一下?”

.

椿芽知道如果不能留在城里,玉舒妹妹就得去插队。她考虑了一下,正好部队上搞了一个食品加工场,主要用来安置随军家属和干部子女的。这事归吕处长管,他是她的老领导,关系也不错,看看能不能安排一下?不过,这工作属于临时性质,不像全民所有制企业那么有保证,只能暂时过渡一下。

.

椿芽给赵阿姨回了电话,把情况一说。赵淑音就点了头,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先把孩子留下来再说。椿芽就去找了吕处长,说了秦玉舒的情况,说她是革命家庭,姐姐是军属去了外地,母亲身体不好,家里无人照顾。吕处长考虑了一下,觉得既然是军属子女照顾一下也是应该的,就答应要人。

.

手续很快就办好了,秦玉舒接到通知高兴得不得了。她是作为军属子女被录用的,沾得是姐夫的光。因为这个,她到椿芽家里表示感谢。椿芽见玉舒很懂事,也挺欣慰的。她答应过玉简要照顾好妹妹,能帮上一把也是应该的。

.

*

就在这年暑假,教育上也有了改观。

.

经过一番再教育,知识分子的思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良分子被踢出了教育系统,高校也恢复了招生。不过方式有了改变,以“工农兵学员”为主,学制两年,招收对象为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和下乡知青,以单位推荐为主。消息一出,极大地鼓舞了各行各业的劳动大军,也唯有表现得好才有机会上大学,等到毕业了就是国家干部了。

.

政策下达后,省大也恢复了招生。一些教授、讲师陆陆续续地返回了学校,校园里顿时热闹起来。

.

这天下班后,大林来找椿芽,说:“姐,肖华的妈妈也想回去,可第一批返校的都是从农场回来的,说在那边接受了再教育,没妈妈什么事儿……”

.

椿芽知道大林的意思,是想看看有没有办法让肖阿姨恢复教学工作。她点了头,说去找找人。当然,这事还得找祁苏彦帮忙,柳怡军在省里担着要职,打个招呼就能办了。要说这事也不违反政策,就是照顾一下。

.

看在椿芽的面子上,祁苏彦也肯帮忙,就给痛痛快快地办了。

.

到秋季开学时,肖楚莘回到了教学岗位上。她对大林很感激,还拉着大林的手说:“大林啊,这事多亏了你姐姐了……”杨教授也深有感触,这再教育还是很有必要的,至少知道体力劳动很不容易,一点也不比脑力劳动差。这一年来,他帮妻子糊纸盒子,累得胳膊疼。看看就连女儿都变了,不像过去那么娇气了,也能适应家庭生活了。

.

*

椿芽一连办了几件事,觉得很充实。

.

阳阳念高中了,壮壮也升到了五年级。果果的功课没拉下,暗里较着劲儿打算考军校。她和明瑜觉得女儿学点技术更稳当一些,就像二林那样。二林现在是连级干部了,吃得是技术饭,正埋头搞设计呢。

.

玉简去了那边也适应了。除了认识的人少一些,生活上倒没什么不方便的,她跟二林在一起,也顾不上想家了。二林是个有趣的,会哄玉简开心,也很家庭责任感。小石头上了托儿所,要说那边的条件跟军区差不多,福利待遇上甚至更好一些。

.

---

(本文-晋-江-独-家-发-表,谢-绝-任-何-转-载)

*

(以下请忽略~)

*

一九四六年的冬天, 就这么过去了。

齐明瑜在姜家养了三个多月,才算痊愈。临走时, 他穿着椿芽给他做得棉袄和棉裤,还有棉鞋和棉帽子,说着一口土话, 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