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晋江独家(2 / 6)

控制在百分之二左右,中小学不再招收超龄生。部分农村全日制中学和高小,改为半学习、半劳动,农业中学改为业余学校。农业中学、农村普通中学和小学的毕业生,全部或绝大部分回到农村或在农村升学。高等院校也要在半年内做出调整,集中力量办好重点学校,城市中专和高校毕业生,主要是农、医、师范类的要有计划地输送一部分到农村去。(注1)

.

椿芽核算了一下,心里一惊。

.

相比起去年,今年高等院校招生减少了三分之一,中专学校减了六分之一,普通中学也减了五分之一。这对农村地区的影响很大,虽然普及了基础教育,却在高等教育方面拉开了城乡差距,并持续了好些年。亏得二林去年就考上了军校,放在今年还真不好说啊。还有大林学的是物理,怎么也不会分到农村去吧?

.

在学习上,大林从不含糊,椿芽也很放心。前几天,大林参加了研究生考试,感觉很有把握。还说,他们导师一边教书一边在所里搞研究,星期天都舍不得休息。寒假过后,他就要去实习了,那家研究所要了两个人,其中就有他。

.

*

学校里放寒假了,大林回了老家。

.

椿芽和明瑜也打算回去看看。有两年没回去了,还真想家啊!爹跟爷爷奶奶还没见过壮壮呢,正盼着娃娃们回去呢。二林上了军校,寒假里不回来,他们一家五口回去正好能弥补一下。她跟单位请了探亲假,明瑜这边也早有准备。

.

赶在腊月二十八,椿芽和明瑜带着孩子们搭乘班车回了县里。梁部长安排他们住进了招待所,第二天又联系了邮车把他们一家送到了镇子上。爹和娘都在粮店里忙着,大林就把他们接回了村子。

.

屋子早就收拾好了,姜老爷子和姜老太太也搬回了老宅子过年。见了娃娃们,高兴得合不拢嘴。果果对老家还有点印象,阳阳是啥都不记得了,只知道满院子乱跑,一刻都闲不住。壮壮第一次回来,进了门就好奇地瞅着,让他喊老姥姥、老姥爷他就喊,口齿还不是很清楚。小娃娃只认得舅舅,说了没两句,就扎进了大林的怀里。

.

一家人在老家呆了五天,就返回了省城。

.

他们这一趟回去,把家里的存货吃了不少。娘怕椿芽担心,就说家里有自留地,那后院里还种着菜、养着鸡,怎么都够吃的。可说归说,困难还是有的,爷爷和奶奶都吃杂面,即便咽着困难也得使劲儿咽下去。相比起来,他们家算是好的,看看村子里吃的穿的都是紧巴巴的,即便省着也不够吃哪。她去镇子上找红梅姐说话,红梅姐也是连连叹息,说困难时期赶紧过去吧,让咱老百姓过几天好日子吧。

.

*

三月里,天气渐暖。

.

上面下发了“农业六十条”,总结了人民公社成立三年来的经验,对社、队规模偏大,搞平均主义,公社对队里管得太多太死,民主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做出了系统规定。接下来,就是自上而下精简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要求到年底精简八百万人,其中不带工资回乡务农的四百万人,带工资下放农村的四百万人。(注2)

.

看到这个,椿芽不禁担心起来。

.

下放劳动可是硬指标,只要进了名单就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了,不管是她还是爹娘都有这方面的风险。她写信跟爹说,到时候可别讲什么风格主动要求下放啊,只要下放了想回来就难了。她这边也一样,甭管谁找她谈话都不会答应的。

.

齐明瑜见椿芽天天研究报纸,还唉声叹气的,就宽慰道:“椿芽,甭考虑那么多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其实,椿芽的担心是多余的,她是军属,孩子又小,那指标哪会落到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