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说,弟弟除了吃啥都不懂。
.
*
六月三十号,是阳阳的四周岁生日。
.
家里照例吃了顿好的,还给阳阳多煮了一个鸡蛋,装在小网兜里挂在了脖子上。可小家伙去托儿所的路上,就把鸡蛋给消灭了。
.
几天过后,椿芽也出了月子。
.
这时正值七月,天气格外炎热。徐秀兰犹豫着要不要再请一个月事假?椿芽想让娘留下来,可娘是有单位的不好一直请假啊,那是要扣钱的,影响也不好。姜茂山也写了信过来,说:“椿芽娘,你啥时候回来啊?听说队里的粮库快见底了,实在不行咱就把老爷子和老太太都搬到镇子上住,拢在一起吃饭也能节省点……”
.
徐秀兰也挂念着家里,可她走了椿芽咋办?
.
椿芽就劝娘回去,说这边有明瑜呢,她身体恢复得不错,娃娃也健康,再说不是还有托儿所嘛。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她未提起,在困难时期国家为了减轻农业负担下放了一大批干部和职工,有些转成了农业户口就不再吃商品粮了。像娘这样的,虽然不属于五八年进城的那一批,但也要谨慎一些。
.
在部队上又呆了几天,徐秀兰就搭乘邮车回了县里。
.
到家后,问起村里的情况,姜茂山说:“今年队里的收成不好,完了公粮之后就没剩下多少了,再按照人头一分,每天还不合半斤粮食……这几天食堂里都改成一日两餐了,饭也稀了不少,肚子饿得特别快,亏得老爷子把口粮给领回来了……”
.
“椿芽她爹,等老爷子和老太太都搬过来了,那地窖里的东西咋办啊?” 徐秀兰有些担心。
.
这两年她跟椿芽爹攒了点东西,一部分存在了镇子上,一部分搁在了老宅子里。椿芽的爷爷不肯过来,一个是因为这边窄简住不下,另一个是为了看东西。虽然社会风气很好,基本上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可也得防止外人摸进去发现端倪啊。
.
“这个……”
.
姜茂山瞅了瞅屋子,这边实在是搁不下了,靠墙搭着货架摆满了东西,床底下也是瓶瓶罐罐的。春天里粮店刚分了一间屋子,可东西放在那边怕人瞧见了,这边的房子就继续租着,想请老爷子和老太太搬过来,可二老却不想过来,说守着家呢。他想,实在不行就跟椿芽娘继续跑吧?以后回老宅子那边吃饭就成。
.
徐秀兰也是这个意思。她知道婆婆念旧出来了不习惯,她跟公爹一辈子都住在老宅子里,不想来回折腾了。想到这里,就从腰里掏出了一个手绢包,递给了姜茂山。
.
“椿芽她爹,这是椿芽和明瑜给的,让咱贴补一下……”
.
姜茂山见里面是一叠粮票和一卷钞票,就搓着手抱怨道:“哎,你要这些干啥啊?椿芽那边也紧张着呢……”
.
“她爹,咱也不想要啊,可明瑜硬要塞过来,说不要不行……”
.
徐秀兰的确不想要,可椿芽说家里粮食紧张,爷爷奶奶和二林得吃饱了,困难时期就要到了,咬牙的时候还在后面呢。
.
听到这话,姜茂山叹了口气。
.
他把粮票和钞票交给徐秀兰保管,还说:“学校里快放假了,等二林回来了就把那屋子收拾一下,用高粱秆子隔成里外两间,咱住里间,大林和二林住外间,这两间屋子到期就不再续了,还能省几个钱呢……”
.
徐秀兰看着屋子有些舍不得。他们在这里住了好几年了,多少有了感情。这屋子也不算旧,还是砖房结实着哪。那房东家的媳妇也试探着问过,还跟她商量着说:“婶子,你和大伯都是公家人,按月领着工资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