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八八了。只是李婆子到底是不太舍得花钱买点心的,她想着自己在家炸点糖环、糖油角,再蒸点红枣糕就好了,年年都是这么做的,何必再花钱买其他东西。
临近年底,青山村倒是不缺肉,养了一年的大肥猪也还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了,倒是不用特意买回去。
苏溱先去的是卖牲口的地方。青山镇地方小,也没有专门卖牲口的地方,只是大家约定成俗的一致选择卖牲口的都去街尾罢了。
这次主要的目的就是去碰碰运气,到了年尾,牲口卖的出价,说不得能碰到牛、驴、骡等大牲口。要知道在平时,十天半个月也不见得有人卖这些大牲口。
苏溱运气不错,今天竟然碰到好几家卖大牲口,其中卖牛的就有两家。
苏溱还在犹豫,另外一头牛就被人买走了。
不敢再犹豫,苏溱就催着李婆子去问价了。李婆子之前就没少听苏溱说要买你,况且她自己也很心动,连忙上前和人搭话。
那卖牛的是一个中年人,旁边还站着一个青年,饼印一样的脸,看着是两父子没跑了。
看见李婆子走过来问话,那中年人笑呵呵的说:“这位大嫂,看看我家这牛,看看这皮毛,养的可好了。”
“这牛力气也大,你别看它才一岁多龄,已经拉的动犁了,买回去养到开春就能下地了。这位大嫂你看,这还是头母牛,你买回去肯定不会亏的,迟早能赚回来。”
李婆子有点心动,母牛能下崽啊,还真是迟早能回本。
看出李婆子的松动,那中年人加了一把火说:“要不是我家里已经有一头牛了,我也不舍得卖了它。如今既然要卖,也想给他找个好主家。不然前头有个打算买了拉货,我不是想着这比耕田还劳累,早就卖了它。”
李婆子虽然心动,但是也不至于看不出中年人这么说的意思,干脆的说:“你也别说那些有的没的,只说这头牛多少钱吧。”
那中年人也不生气,比划了一下说:“十五两。”
“这牛还嫩得很呢,回去还得先养一段时间才能用,就是壮年的牛也不会这么贵,七两卖不卖。”
“大嫂子,你这杀价也太狠了,这钱也只够买头骡子。这样,十三两如何?”
“你也别坑我,谁家的骡子那么贵。我再加一两,八两。”
“八两实在是太少了,你看我这牛养的可好,油光水亮的,眼睛也有神,十二两买回去你绝对不亏。”
苏溱呆呆的看着两人你来我往的谈价,简直对李婆子佩服不已,要是她自己来,估计店家说十三两她就答应了。
最后两人你来我往的定下了十两5钱的价格。去过户的时候,那中年人还说:“要不是看嫂子你也是个懂牛惜牛的,这价钱我真的不舍得卖的,不过是想为它找个好主家罢了。”
苏溱才不相信呢,但也不会傻到出口反驳。
大周买牛马等牲口是要正经入户的,为了鼓励大家买牛,提高生产力,大周还出了一个法令,凡是买牛者,官家补贴500文。甚至于官家就有物美价廉的牛车出售,就是为了鼓励大家积极买牛。
过户完毕,又买了牛车。李婆子乐滋滋的感慨自己家也是有牛有车的人家了,走在路上都走出了牛气哄哄的感觉。
买完牛,两人就到了杂货铺。现在正是杂货铺生意好的时候,苏铁柱要直到年28才能回去。看见两人到来,他也只能抽出空打了个招呼,便去给客人打包东西了。
李婆子看着估计要等挺久,就嘱咐苏溱在这里等着,她先去买其他东西,就离开了。
苏溱手脚麻利的挑好东西,又付了钱,正等着打包呢,就看见一个有点熟悉的身影走了进来。
还不待苏溱想起来,那人就先打招呼了:“苏姑娘好,许久不见,近来可好?”
苏溱强撑着露出一个笑容:“公子好,许久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