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如期进攻。”
田兰说:“好。不管你说的是对是错,既然我已经委任你做我的行军教授,我都听你的。我去安排下书的事情了。”郭图道:“这战书一事,图就可以代写。下书之事,图亦可以前往。”田兰道:“好,就由你写。但不能让你送。若有不测,损失了你,我就亏大了。”郭图道:“谢田帅看重。”
郭图写的战书很简单,就像是传递的情报一样。内容是“五月二十二,我军攻平原。”然后田兰盖上了自己的帅印。田兰先拿去给辛评看了看。辛评的意见与田兰的想法一致,认为郭图的这种做法不对。田兰道:“算了。不对就不对。无非是仗难打一点。仲治这边,可得把我们的粮草器具备齐了啊。”辛评道:“五月二十二,还有十天呢,绝计误不了事。”
然后田润就了到军营。派谁送信好呢?自己身边的人,包括亲兵在内,个个田兰都舍不得。既然自己舍不得,派别人的亲兵,也同样不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吧。那么,就只能派普通士兵了。
派普通士兵送信,可是封锁不了消息的。干脆公开算了。既然能够让敌军知道,自己的士兵知道又有何妨呢?
于是,田润集合了士兵。当着全体士兵的面,宣布二十二日打平原,并且出示了战书。全体士兵顿时群情‘激’昂,呐喊震天。
田兰问谁愿意往平原送信,将台底下万余名天不怕地不怕的汉子人人都叫着想去。怎么办呢?抛绣球吧。可自己没有绣球,对了,田兰摘下一个香袋,道:“看见了没有,这个香袋。谁捡着谁去。”然后将香袋抛了下去。
一阵‘混’‘乱’之后,有一名士兵举着香袋就跑了过来。跑到将台边,纵身一跳,直接就上了将台。田兰怔了一下,想到,将台有半人多高,是这名士兵一人能跳上来。还是人人都能跳上来。士兵走到田兰身前。递出香袋,道:“田帅,我抢到了香袋。请给我战书。”
田兰问:“你叫什么名字?”“回田帅。我叫常绍。”“常绍,好。战书给你,香袋也送给你。等等,我还要给你一匹马。你的衣服。还行。亲兵,拿两百钱来。给他路上用。”
……
郭图的战书,到底有人理解没有?有,而且人数还不少。理解的人,就是田兰的万余名普通士兵。辛评不理解。但还是认认真真地置办粮草、‘药’材等物资。田兰不理解,却因为送信的人选问题,歪打正着地把战书的内容向全军宣布。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平原相和洽收到战书。战书上的信息太少,便询问送书的常绍。结果常绍一问三不知。仅仅问出田兰和田润的名字。和洽遣回了常绍,找来军司马傅婴商议。
信都距离平原两百余里。常绍骑马走了一天,这时尚余九日。九日备战,怎么也是绰绰有余的。因此,傅婴也觉得十分怪异。若田兰突然间大兵压境,还真的不好抵挡。有这么一封战书之后,就好安排了。
傅婴道:“备战一事,三五日即够。不若我们派遣细作,先去信都侦察一番。如何?”和洽道:“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傅婴的细作一去一返耽搁两日,加了侦察的两天,共耽搁四日。正好剩下五日。侦察之后的结果是,田兰有兵一万。其兵为新兵,招募不过一月。全军配刀,少盾,少箭。
“少盾、少箭,这就好办了,”傅婴道,“无论是凭城拒守,还是野战迎击,我军都立于不败之地。”和洽亦道:“箭盾,乃先发制人之器。极能左右全军的士气。既然敌军少盾、少箭,那么还是野外迎战吧。凭城拒守,军心容易涣散。”“那就在李庄一带阻止敌军如何?”傅婴问。和洽道:“善。”
傅婴当即传檄各县,‘抽’调兵丁。和洽则忙于安排辎重事宜。过了三日,各县兵西已然集中起来,共有两万多人。加上郡城的六千士兵,近三万人。第四日,浩浩‘荡’‘荡’地开到了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