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你,甚至还赞扬你心怀天下,可现在,你啥都没有,为何要做这种事儿啊?还得拉着我儿子和你一起吃苦!”
“婆婆,读书识字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素质,等到这十里八乡的人民的素质都提升起来的时候,受益的就是我们所有人。”李云月耐着性子道。
这些天,她从不和梁氏吵架,能解释的,她都尽力去解释。
“受益什么的咱们先不提,我就问你,到时候哪儿来的房子,容纳那么多学生?第二个问题是,你花钱请那么多孩子来上课,那么,那些花钱来书院的孩子,又该怎么办?谁来确保他们受到的教育是最好的?”
“书院可以扩大,等孩子们的父母考试之后,我确定能够到学院来学习的学生有多少人之后,就来想着书院扩建的事儿。关于教育问题,我已经想过了,要到夷州城内请来一位教书先生。这些都不是问题。婆婆,你将一切都交给我来做吧。”
梁氏被气到顶了,想说点什么话反驳,但话到嘴边,她却什么也说不出来了,拿起筷子开始吃饭,不再看李云月一眼。
李云月冲安七墨挑了挑眉,安七墨用目光告诉她,不用担心,娘还能吃饭,就说明不会出什么问题。
第二天就是九月初九,李云月之所以选择在今天给大家考试,是因为今天是书院的休沐日,学生们都可以不用过来上课。
书院得以空出地方来,而她也可以空出时间来。
辰时刚到,便不断地有父母往书院的方向走,顺便带上自己的孩子。
当时李云月提出了要求,上书院的孩子年龄,得在八岁到十五岁之间。
不过一般情况下,十三四五岁的孩子,不会被父母允许到书院来,因为在一个家庭里,这样年岁的孩子,相当于一个成年劳动力,而且大多已经在谈婚论嫁了。
所以李云月能够看到的,大多数都是八岁到十一二岁之间的孩子,跟着父母到书院来的画面。
被带来的女孩子不怎么多,哪怕一个月有三文钱收入,但父母大概觉得,女孩子出来书院读书,是抛头露面、伤风败俗的行为。
这些父母主要担心的是,女儿到书院之后,会不可避免地与外男接触,这样一来,名声就很难保得住。
李云月虽然想到这一茬,但看到女孩子比较稀少的时候,难免还是有些失望。
到了辰时最后一刻,书院内都挤满了人,还有不少人,站到了书院外面,伸长了脖子要往里边看。
书院围墙内,就只有一栋房子,房子里边有两个屋子。
其中一间屋子就是学堂,另外一间比较小的屋子,用作夫子休息所用的。
人多了之后,整个书院都闹哄哄的,大家都在说话讨论,农夫、农妇们的嗓门向来都是特别大的,而且在公众场合,他们没有压低声音说话的意识。
这群人看到那群人说话声音高,就会说话声音比对方更高,想要将对方的声音给压下去,如此恶性循环。
哪怕李云月待在夫子休息室,并且将房门关上,外面的声音还是几乎要刺破她的耳膜。
辰时结束的那一刹,李云月打开休息室的门,出现在众人的视线当中,外边的声音渐渐地小下去了。
想要这么多人完全地、彻底地停止说话,是不大现实的,因此,当大家的议论变成窃窃私语时,李云月便开口说话了。
“父母们请都站到里侧来,孩子们都站到外侧去,哪怕站到书院门外也没关系,毕竟今天需要参加考试的人是父母。给大家一炷香的时间,大家不要慌乱,慢慢来。排队排好。可以排成十列。”
今天安七墨、安志柏还有邢秀秀都有过来帮忙维持秩序,此外,还有几个年龄稍大些的学生也过来了。
大家在听到李云月的话之后,有片刻的混乱,议论声再次拔高,但是一盏茶的功夫后,情况渐渐转好。
一炷香之后,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