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但是你再听听看苏轼对于这件事,是如何看待的。苏轼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说完之后,李云月认真地看向安志柏,就见他听得一愣一愣的。
她便问:“怎么,不接受?还是不理解?”
“不是。”安志柏道:“先生还没教到这篇课文。”
李云月,卒!
花了好长时间,李云月才收拾好自己的心情。
她深吸一口气,语重心长道:“孩子啊,我和你兄长送你去读书的目的,不是要你考取功名,只是想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对不同的事儿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活得开心就足够了。”
“功名不过是人生中的锦上添花,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知道怎么做人才是最重要的。还有,你先生教你读哪篇课文,你就只读哪篇课文吗?你已经十岁了,不懂得延展吗?”
安志柏被说得满脸通红,尤其说他的人,还是个妇人,他心中相当不服气。
“别说得好像你是个先生似的。先生不教的课文你能自己理解吗?”安志柏反驳道。
虽然她说得好有道理,但是那又怎么样啊,她又不是先生。
李云月用力拍了下他的脑袋,“我教得比你们先生好。”
“就吹牛吧你,有本事你站到学堂里去,让大家伙都对你服气啊!”
李云月简直要被这个小孩子给气坏了,之前她还夸赞他长大了,沉稳多了呢。哼,事实上,他的本质还是没怎么变化啊!
不过,她也没有和一个孩子辩驳的必要,当下就安静下来,两个人一前一后沉默地往家里走。
到家之后,她立即生火做饭,家里还有点瘦肉,没有骨头了,她只好决定炖一锅瘦肉汤,此外还特意熬了粥,准备等会儿送去给石先生。
安七墨则在外面搭棚子,天色完全快要完全黑下来时,他才到家里。
等一家人吃过晚饭,李云月才将石先生重病无人照顾的事儿,说给安七墨听,最后便是安七墨、她还有安志柏,一起送吃的去石先生家。
去的时候,已经有人家准备睡觉了。
他们到达石先生家屋角时,便听到里边传来剧烈的咳嗽声,他家房子和邻居家相隔并不远,邻居也是听到的,但是无人前来探望。
李云月有点担心,他们去敲门的时候,石先生会不会没力气出来开门了。
但显然,她想多了,石先生家的门根本就没上拴,安七墨喊了几声,没人应答,就擅自推门进去了。
他们来的时候,带了灯笼,可以照明用。
纵使如此,他们在进入石先生家院子之后,还是感觉到了浓郁的荒凉之感。
他们直接提着灯笼,进去石先生的房间,他正躺在床上,剧烈地咳嗽着。
“石先生,我是李云月,我们拿了点东西过来给您补补身体。”李云月开口说话。
安志柏则提着灯笼。
安七墨将手里的粥和汤放下之后,上前将石先生扶坐起来。
“我还以为是谁来了,原来是你们呀!”他倒是还有力气说话,只是懒得出去看究竟是谁进来了。
因为谁来了对他好像都不重要。
李云月立即上前,将汤给倒进碗里,再用勺子喂石先生喝下去。
一碗热汤进肚子,石先生的咳嗽歇了不少。
之后他们又让他喝了一碗粥,他的脸色没那么苍白了。
李云月心道,石先生病成这样,没个人照顾,也是不行的啊。
“石先生,要不,叫您的儿女回来照顾您一段时间?兴许这病就能好了呢?”
“好不了的了,不用耽误他们自己的日子!”石先生很固执。
他的目光扫视过李云月、安七墨和安志柏三人,而后道:“只是遗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