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确实没有毛病。
原著中是黛玉进府后,贾母觉得荣庆堂孩子太多,又日渐长大有时会感到吵闹,就让三春去王夫人院子的抱夏住着。现在黛玉进府之前,贾玥就改了名字,在宁府有了自己的独院,常和贾瑶挤在一起。
贾母端着茶轻抿一口,顿了顿说:“咱们二府同气连枝,本也是应当。只是咱们家有件大事,你作为咱们家最有能耐的人,不得不考虑。”
贾敬才道:“婶娘有话,不妨直言。”
贾母道:“咱们家赫赫扬扬已有七十余载,但万物有盛有衰,不可不为长久计。当日赦儿和你险些坏了事,家里幸得政儿顶立门户。只是我们贾家日渐淡出朝堂,政儿两口子不得不精心培养元春。元春参加采选便是为我贾氏一门兴旺而努力,她进宫已有两年未有消息传来,本是造化之命,但如今只差东风。元春若得好的前程,岂不延续我们贾氏一族的辉煌?你作为她的大伯,就不思忖着帮扶一把吗?”
贾敬沉吟一下,暗想:【上次我把话说到那份上了,政弟居然还不阻止婶娘今日亲自向我施压,可见政弟占了荣国府几十年,婶娘就是十足的帮凶。皇帝当年虽然喝斥过赦弟,但是既然没有削他的爵位,就没有想坏了这嫡长的规矩。如今忠义亲王复起,赦弟重新掌家更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婶娘仍只一味用孝道压制他。政弟一家要是真有那好造化,琼儿又为何不好好帮一把?
琼儿为家族延续做了那么多事:谋着历练琏儿,将来为他谋取差事。提携我修真道,并一再要我管好珍儿、培养蓉儿。琼儿不计两房龃龉,给探春那丫头改个正经的族中好名字,以才女之姿出位、淡化她庶出的缺憾,不就是提携她,好为她长久打算吗?唯不见她有意成全年龄越来越尴尬在宫里艰难的元春,可见元春若是嫁进皇家对家族不见得是好事。】
其实在贾琼看来,贾元春的封妃就是让本就剩下虚架子的贾家偏偏服用了兴/奋/剂,一起嗨一场耗尽最后一点精气,然后轰然楼塌。
贾敬一边想,一边抚着胡须,一边冷冷盯着贾政,贾政想起上次的事脸都不由得涨红了,可是为了那些荣华,他只得强撑:“老太太经历过这么多事,她的见地远胜过我们晚辈。老太太为了咱们贾氏一族的考量,敬大哥可得深思。有道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贾敬不由得呵呵一笑,说:“依我看,元儿没有那造化。倘若政弟愿意,下回皇上请我讲经,我可以跟他提一提,接她早些出宫来。过两日她就二十岁了,但抓紧一些,还是能配个好人家的。”
王夫人脸涨得通红,一时控制不住自己脱口而出:“你胡说……元春……元春她生来就不同……”
贾政也满眼的失望,他原是最要脸面,若不是贾元春这事儿的利益实在太大了,他也不会撑着面子跟贾敬提第二次。须知,贾元春要不是嫁不成皇室,一切打水漂是轻,将来还是一个让他二房蒙羞的麻烦。
再次被贾敬这么直接拒绝,他一时想不到道貌岸然的说辞,脸上又变得调色盘一样了。
贾母脸色沉了下来,顿了顿才说:“你既然在皇上跟前说得上话,何必偏说接元春出宫来,好似我们家不思报效君恩,不愿元春在宫里侍奉似的。”
贾政忙接过贾母的话腔:“对对,我等深受君恩,元春应该好好在宫中侍奉贵人。若是皇上另有恩典元春,我们也要尽心尽力才是。”
贾敬冷笑一声,说:“政弟还是好好督着珠儿念书参加下一届春闱吧。若真不行,也该让他多长才干,将来捐个官儿也能有本事造福百姓。若是迂腐书呆子,既无金榜题名之才,又无实干之能,那才真要糟糕。”
贾母不由得怒道:“敬儿,你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