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小屏风做的精细些,雅致又好看这东西虽然咱们乡下人家用不上,他们以后去了镇上却是用得上的”
“还是弟妹这有手艺的好,做什么都方便,哪像我们这蠢笨的”汪氏挠头。
李氏白着眼推了汪氏一下,“去,蠢笨的是你,别扯上我,我聪明着呢,有什么好难为的,咱乡下的礼不就那些,不拘是布料、针线活还是吃的亦或是直接给些铜钱,哪一样使不得”
“那成啊,我就看着二嫂了,二嫂给什么,我给什么”反正她是不费脑筋。
真正为难的反而是大嫂张氏,毕竟没有之前小衣服的礼要还,她这的轻重就不好把握。
最后王蓉给出主意,“要不大嫂你多准备一份,一份礼轻一些,一份礼重一些”
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就是稍微麻烦了一点而已。
商量好各自要准备的礼物,妯娌几个又在一起说起了刘杏花家小子过周岁宴的事。
陈轩不在家,估计陈家也不会大办,但她们是嫡嫡亲的舅舅舅娘,不管这周岁宴办不办,操办的如何,她们那份礼都是少不了的。
王蓉这边还好,给孩子做个小肚兜、做双软底鞋什么的,布料、针线都是现成的,也就是顺手的事情,也不要什么额外的成本。
“我们就难了,之前好不容易存下几个铜板,接下来两个月都得拿出去了。”这到哪儿,钱都不好赚、存不住啊。
“行了,三弟妹,你就甭抱怨了,回头等明年你家安安过周岁,这些礼就又收回来了,亏不了你的。”礼尚往来、礼尚往来嘛,你收了人家的礼要还,同样的,人家收了你的礼也是要还的。
汪氏红着脸尴尬的颔首,“我也没说亏什么的,就是你们也知道,之前我们在外面借了不少银钱都还没还清呢。”
现在这一大家子,兄弟五个,老大人家有多年积蓄,老四两口子会生财,老五家的嫁妆丰厚,老二也比他们强,算来算去就她们三房最穷。若是往年九十月份庄稼收上来,说不定还能分上一笔卖粮食的钱,今年,之前几个月没下雨粮食减产是必然的,庄稼能有往年的一半收成够一大家子吃喝不至于饿肚子就不错了,哪还敢妄想有盈余这么一想她不精细些,他们三房之前借的银钱得到什么时候才能还清什么时候手里才能存下银钱她也幻想着她们自己搬出去自己盖个大院子住着呢
想到房子,汪氏道,“老五不是定了十月里秋后的好日子这眼瞅着马上都秋收了,怎么还不见老五回来收拾房子爹娘也没见有什么动静”
“应该是已经跟老木叔那边订过了吧我之前听到娘念叨来着,不过应该也没订太多,五弟他们到时候应该也不会在家里住太长时间,与其在村里订到时候费力气往镇上拉,倒不如直接去镇上买方便。”
几个女人闲聊,日子总是溜走的很迅速,很快就到了金秋收获的时节。
今年因为早前缺水,庄稼普遍长得不太理想,果子干瘪、细小,甚至还有没挂果的情况,因此气氛不是很好,好几次王蓉抱着刘定哄的时候都听到刘老头在院子里看着堆放着的谷物叹气。
“今年地里庄稼收成不太好,比预计的还要差一些,我估摸着收成勉强能达到往年的四成左右”往年一亩地能收大概三百多、四百斤,今年估计也就一百五十斤左右,“都留下也就将将够吃,再从中挑拣出好的留种,恐怕一家人吃都勉强,所以,接下来家里没事的,都多往山上跑跑”山上有板栗及各类坚果什么的,再不济还有些蘑菇菌子、野菜什么,寻些回来也能勉强饱腹。
“老大、老四,你们两个明天去镇上一趟,问问老五那边还有什么需要的,顺便再看看能不能买些粮食回来。”家里只收上来的这点粮食,刘老头总有点不安心。
“老头子,粮食不是勉强够吃嘛就不用买了吧家里也没多少银钱。”
刘老头摆摆手,显然这事没得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