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想象。
仿佛真的亲眼见到了一个智慧超群的少年天才,沉着冷静的带领着1102团队,为下一艘奔月号努力奋斗。
少年会老,可中国永远不缺天才。
采访播放结束当晚,各地各台大字报吹捧中国航天潜力无限,还充分整理了沈明洲和邵炼的描述,给出了“天才”的形象。
航天器1102研究团队有了天才接班人,沈明洲和邵炼的退休不再令人惊讶。
网络关注度总是会从一个点,跳到另一个点,永无停歇的丰富着网民朋友的日常生活。
访谈播放结束,沈明洲发布了一封长信。
沈明洲的微博,重新充满了活人的气息。
他说,非常荣幸能够为中国地月经济区奉献微不足道的力量。
他说,所有隐姓埋名为了国家奋斗的人们,都比“天才”拥有更高功绩。
他说,奔月号研究员沈明洲、邵炼已经下线,航天器1102研究团队将会长亮不熄。
他说,接下来的日子,他会携手邵炼为了曾经许诺的绿色地球继续前进。
沈明洲的字字句句,向来会被网民朋友反复解读。
这封长信,没有谈过去悄无声息的日日夜夜,说的都是未来的规划。
要完成“许诺的”绿色地球计划,要做出能够商用的量子共振加速推进器,要亲眼见到中国人民像搭乘高铁飞机一样轻松的在地球月球之间自由穿梭。
他并没有因为年纪大了,放弃追寻目标。
而是充满活力的做着崭新研发梦。
明明是在畅想未来,却让人看得心绪酸涩。
网络主力军不再是当年的八零后九零后,可他们仍是记得,初见沈明洲的那张照片。
他穿着白色实验服的身影与专心致志的神情一生未变。
在沈明洲微博下面,掀起了一阵怀旧。
点进去热门,就能清晰看到那些上了年岁的人,发布出追忆似水流年的感叹。
他们说:“我们伴随着科技的飞跃,亲眼见证了一段结束的青春。”
他们曾经追逐过的少年,不再年轻。
唯独那颗探索未知的心,至死不渝。
作者有话要说:老天才们选择退休,为航天器1102研究团队留下了十六岁的@小威廉和六岁的@小明洲。网,网,,...: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