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办法是给与钱粮予以遣散,来达到笼络人心的目的。但很难保证,这些悍勇之徒不再散而复聚。再有就是像付君琛这样的雄才大略之流,敢于收留,敢以大任。现在自己汉王军队不可能一口吃掉三秦,秦一脉恨令狐一族深入骨髓。只有借重于秦,并吞秦与大月,更好的是将吕凉也吞没,让令狐垂轻易不敢拭锋芒,然后再想法子对付代魏的脱拔部。于是,当场散发从付如海那里抢来的财物,并宣,留下兵甲,健马者可拿钱走人。
自己好不容易才蒙上了人上人的地位,又博到了圣贤高名,归而总之便是不能轻易的被杀死,若是身老病故倒也罢了,若被乱世所灭,太亏了。
前一天晚上,刘宝如听闻汉王下令活捉付如海,便已然猜到他大半的心思,君臣一谈便至清晨,刘宝如甚至提出让城东顾的主意,历史上西卫便是东迁到长子定国的,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刘宝如却提出,秦岭太行一脉,虽说是山地,然峰峦之间却有很多的谷地河川可以放牧蓄马,种植粮谷,那里的百姓受战乱的痛苦并不是很大,对鲜卑一族也没多少仇恨。况且,主公的故地平阳,是门户枢纽的兵家重地,在那里定国正是休养生息,图谋天下的良策啊,希望明公祥加考虑。即便长安久驻的话,也要分兵东进,付如海不死,正可以收买一下秦的人心,秦新败,又有陇县姚登,金城的大月国仁和吕凉等群狼环饲,断不会马上在来进攻的,正是借势壮大图谋姚长东的大好时机。
“付如海,本王虽擒你,但绝不杀你,我只问你三个问题,你若答的好,本王不但放了你,还会将长安奉送。你愿否”
“令狐占,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但成王败寇的道理本太子也知道。你没有羞辱本太子,我在这里先谢过了,但不知你刚才所言可当真?”
“本王设此金帐,便是要让世人知道本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你这么问便是答应了?”
“请问吧”
“好!本王先问你若得承你父的万年秦王之位,你欲何为?再问你可知晋八王之乱后,何以有这百年乱世?这最后一问嘛,便是,这乱世何时方是个终结”。
令狐占,本太子知你即设此问,便已早定腹案,无论本太子如何回答,均有不及。因此本太子的回答便是,愿闻其详
“好好好,那孤便讲与你听。他们汉人,讲什么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臣民百姓,都只认一个皇帝,至于皇帝的亲族,只是附于皇帝而已。可是我们胡人不一样。我们胡人,无论氐、羌、鲜卑、匈奴,每族里都是奉一个姓氏为主。譬如我家这一支鲜卑,无论那个当头儿,都得姓令狐,反过来也是一样,只要姓令狐的,不论是谁,德望武功够了,就能当主子。因此,天下大乱百余年,汉,赵,凉,凡是国有动乱,大抵都是亲族互屠,就连当初付君琛灭卫,也是令狐家先有内哄。
国基越稳定越是如此,倒是草创之际,才多见异姓将领纂位自立。所以你家的忧患不在眼前,而在日后,在万年秦王将老之时……,若你得继大宝,必要让御下子民休习汉礼,知法理方能免祸乱,尊教化才能知进退。孤今日与你所言,无他。只想和你共同携手,使我胡族不再是汉人眼中蛮夷之辈,不再是只知杀戮劫掠的凶徒。
不仅要你我这样的王族如此,所有我大卫儿女也要如此,你父笃信佛教,想必你也知道众生平等的道理,我们胡人的各部落在天父地母的怀抱里能够平稳的生老病死,世世代代不为战乱杀伐而烦恼,这是本王今日不杀你的本意。你明白也好,不明白也没关系,孤只希望放你归秦之前,能与你约法三章,七年内你我相安,互不攻略。孤王征讨姚长东,你家平定姚登。再有就是你我治下要开学馆启民智。今日在金帐内,你我便对天盟誓,不知你意下如何?”
“好本王答应七年内你我不问兵戈,然秦汉两家难免再战”
“哈哈哈,这秦汉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