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盲天子、木匠皇帝朱由校冷笑,却是开口道:
“朕倒是想要信任忠良,不过某些忠良,不信也罢。”
不过明朝和汉朝宦官的情况大不相同,士大夫的情况,同样并不一样。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东汉时候的文人名士以及士大夫,还是要脸的。
人家追求的是什么?是青史留名,是全自身信义。
头皮痒,水太凉?
不好意思,丢不起那人。
这说出去
还怎么在江湖上混?是要被天下人耻笑的好不!
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
虽然陈蕃等人所想要做的事情并没有成功,但他们的信义足以扶持民心。
汉世乱而不亡,百余年间,正是因为有着这些人精神力量的鼓舞和存在。
【禁锢忠良,委体宦孽,呼常侍为公母】
“啊这……”
刘邦面色僵硬,有些不知当作何言语。
当然,对于这位节操有,但并不多的布衣天子而言,多个爹妈多条路,给自己找个野爹什么的,其实算不得什么太大的事情。
要不然刘邦亦不至于炮制出什么赤帝子、感孕而生这样的传言来。
圣人无父,你要是不整点特殊的,怎么显得你白里透红与众不同,是天命之所归?
但,认常侍为父母究竟是什么操作?
常侍是什么?服侍皇帝日常起居的郎官。
知道你以小宗入大宗信任甚至是有意夺回大权,但有没有必要这么离谱?
要是被绑架了你就眨眨眼说一声行不?
然后刻邦便见到,周遭之画面与场景随之而生出变化,东汉最强宦官天团,十常侍组合出道。
“朕如果没记错的话,常侍这个职位最初是由正常人担任的吧?”
眼见刘宏于朝堂之上,一次性册封面白无须的宦官十二人,担任中常侍。
刘彻不由得揉了揉额角,心中生起浓浓的郁闷。
“似乎是吧?”
刘邦点头,虽是疑问的语气,但态度已经说明了一切。
毕竟这个职位并不是一天两天产生,而是从秦朝时候便开始有,而后又被汉朝给继承了下来。
但不管是在刘邦时期还是刘彻时期,担任中常侍职位的都还是颇有些才干的正常人,比如东方朔。
然后刘邦与刘彻便一脸迷惑的见刘宏不止一次的发言,情真意切的对着左右道:
“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
张常侍和赵常侍,就是我的父母。
“他认真的?”
>
刘彻不言,面色铁青,如同一头沉默的猛虎一般,周身萦绕着深深的寒意。
李珂微笑,却是开口道:
“何不继续看下去?”
当然,汉灵帝究竟是不是认真的这点不好说,但不可否认的是,皇帝称呼宦官为父母,确实是千古未有之奇事。
对此,给自己亲爱的王先生立庙如明堡宗朱祁镇,却是幽幽——声长叹,仰角四十五度望天,回忆起那夕阳下的奔跑,回忆起王先生在时的美好时光。
甚至心中不无遗憾。
总有刁民想害朕。这些俗人,又如何能够理解,如他们这等孤家寡人,对王先生这等内侍宦官的信重?
所以这就是你给王振立庙的理由?
【弄狗驾驴,缅乎嗜欲】
当然,如果想要成为一位优秀的昏君,单单仅靠宠信宦官这点显然是不够的。
这年头,谁还能没点爱好以及行为艺术?
于是随着天音落下,周遭所有随之一黑,等到再睁开眼时,刘邦与刘彻便发现自己好似置身在一处集市当中。
嗨还真别说,叫卖的耍猴的卖唱的,整的还真的挺像是那么一回事……个鬼哦!
刘邦一手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