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光的家伙们,没有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他们哪有机会在朝堂上吵成一团。
皇帝年轻的时候也是马背上的皇帝,他的父皇夺得天下后,名下的皇子们个个都曾经在军队历练过,甚至有的皇兄就是跟随着战争一起长大的。这种事他相信作为边关的镇守将军,靖王是不会随便信口开河的。
最后的争论也没有什么结果,直到皇帝宣布退朝,也没有争出什么结果来。
回到勤政殿的皇帝批复了靖王给众将士请功的折子包括给晓晓请功的折子,只是药方的没有批,不是皇帝不想批,是因为朝廷里面都认为贵了,皇帝也认为贵。
战争伴随着晓晓家农忙已经开始。陈父看着家里的女儿儿媳,摇摇头一人到附近去请人帮忙割稻谷。割完稻谷就差不多的时间要收地里的红薯和土豆,陈父听小女儿讲起过,这两样东西有多高产。可那也是只听说过,自己还没有证实过,他也不敢真的相信。不过抱有很大的期许。
晓晓在家里没事就装装样子,一个人关紧房门在里面配药,可是她压根就没有配,在房间里面不是休息就是修炼。
每次出来都会带很多的伤药,再拿着准备好的草药进屋。
地里的活,都是请人干的,晓晓躲懒找借口是给周围的邻居赚点银子。有条件请人还自己干,那是傻子。
收获这些粮食后,陈家自己都是晚上自己称的,陈父和陈爷爷一看就知道今年大丰收,产量明显不对劲,暂且他们不确定的事,可不敢出风头。
晓晓没有管这些,都是爷爷和爹一起弄的,原本家人是要分开住的,可是大哥二哥姐夫他们参军以后,爷爷和爹娘就说还是住在一起的好,安全。晓晓想想也是,大哥二哥姐夫他们也不能天天回来,只能休息的时间回来,平时是要住在军营的。
第二季的稻谷要赶紧种下去,帮工们都好心的劝,说鹿城就从来没有种过。双季的稻谷。不会有产量的。可是陈家人只是笑笑,啥也不说,继续种。
鹿城里面的百姓都在说这件事,就连在军营里面都有人议论,陈家的三个儿郎都是大家调侃的对象。
天使的到来,在军营里面引起沸腾,知道是送奖励来的。
这几次都大战元氏大军都是损失惨重,两名大将被生擒。
靖王参照晓晓给的思路,主动提出送还回他们的草原,并在对着草原的城门边贴上告示,要他们派人来商谈送还的价格。
元氏为了稳定军心不得不派人前来商谈,要不他们的大将会不敢出战的,大越的那位妖女简直是元氏大军的克星,生擒俩员大将,不知道这次大越会怎么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
皇帝也知道靖王的做法,这是无奈的做法。不这样做军饷从哪里来,粮草从哪里来。
朝堂上的大臣们是分成两派,各抒己见。说靖王这样和通敌卖国有什么区别,放他们回去,还会继续带兵来攻打我们的。
户部尚书对这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是嗤之以鼻,“各位是不知道国库空虚,粮草不齐是吧?还是愿意拿出自家的钱粮送往鹿城,以解燃眉之急,只要各位能帮着凑齐这次的军饷和粮草,靖王也不会这么干的。那个上战场的军士是饿的两腿打晃上战场的,都要是饿的两腿打晃,这仗怎么打,不用打都输给元氏大军了。那元氏大军就能长驱直入,都要是这样,肯定会很快直指京师。”
户部尚书中肯的话,听的皇帝很赞赏,为了凑齐军饷粮草户部尚书的头发都愁白了,皇帝也是一样的,现在这个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他们只希望以后还能生擒那些大将,所以这次皇帝给晓晓的奖励是很丰厚的。
“吴公公,想不到这次是您来的,父皇的身体还康健吗?”
靖王在军营中见到的天使没有想到是父皇身边的心腹,吴公公。从小一直跟在皇帝身边的。可是父皇一直最信任的人,对他的信任觉得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