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般,不难吃,但也不是特别的好吃。
家里有人做活,昭君倒是闲了下来。
每日就是安排安排家里的活计,其余的时间,闲着。
小姑子想明白后,勤快的不像话。
啥都不让她干,见着她做事,就跑来抢走她手中的活计。
没事的她,只能大白天的开始做衣裳,做鞋子。
坐在屋檐中,抱着没有做完的衣裳,昭君慢慢的做着。
全是给她自己与昔日的主子做的,她得替原主完成这个心愿。
家里盖好房子以后,她就打算出发,带着老二一起走。
屋里厨房忙的热火朝天,屋外的工地上,搬砖砌墙的,也干的热火朝天。
房子已经见雏形,已经快上梁。
家里上梁用的点心,她已经准备好。自制的胰子,还有面脂,已经做好。
光明正大的做的,也没有瞒着家里的人,只是家里的人,不知道配方,一些边边角角的工作她们帮着做了不少。
胰子晾晒在干燥阴凉的地方,并没有拿出来在阳光下晒。
“大嫂,咱家的粮食不够了,最多能吃到明儿中午那顿饭。”郭小花系着围裙,擦擦手,走了出来。
粮食,油盐酱醋,家里的食材都归她管。
她是后勤总管,每日每顿,她都做到心中有数。
“啊。”昭君侧过身,拉着小姑子坐下。
“我晓得了,明儿一早,我进城一趟,小花,你和我一起吧。”
进城,郭小花不是很想,兴趣也不大。轻摇头说道,“大嫂,家里好些事,我就不去了。”
养了一段时日,原本蜡黄的脸色已经有了一丝红润。
皮肤没有那么黄,偶尔还能见到一丝白。
枯黄的头发也油润了些,干瘦的脸上,也饱满了些。
身上穿的衣裳,是昭君找出来的原主年轻时的旧衣裳。
不算太旧,还有五成新。
昭君很满意小姑子的文静,但有时候又觉得她太文静了些。
“家里有她们呢,明日大花会带着家里的一群都来。你就陪陪大嫂,忍心瞧着大嫂一个人进城忙活。”
“那,那行吧?”郭小花有些不知所错,她虽然从和离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可依然害怕人群,怕人家知道她是和离妇,在背后指指点点。
“这还差不多,明日进城,我想着还买些做点心做饴糖的材料,咱回家抽空自己做。过些天房子上梁要撒。
咱家一共三座院子,一共要做三次。我想着在铺子里买,有些不划算。”
听到这里,郭小花想起来了,真的还有这件事。那不行,她得去,帮大嫂一起买东西。
抬起头,认真的说道,“大嫂,我去。自己做饴糖做点心划算些,咱别买点心铺子的,太贵了。”
她已经回了娘家,大嫂啥多余的话都没有说。就接纳了她和孩子们,还让孩子去族学读书,虽然说束脩很少,但是买笔墨纸砚是要花费银钱的。
她都说了,不用读书,能平安健康的让孩子们长大就好。
可孩子最想去,加上大嫂强烈要求,就是翠翠都去了。
她只好点头同意。
说起来,回到娘家的日子,比在马家好过多了。因为这段时间,全家都要忙盖房的事情。
春耕春种以后,地里田里的活计,都包给族人做短工。
就是家里的牛,都是他们在管,只是晚上送回来,早上牵走让家里的孩子去山里放牛,割牛草。
她觉得这样的日子,简直了,真是比做神仙都舒服。
不怪她这么想,一辈子除了三岁之前,她就没有过过这么松快的日子。
认真的说,三岁之前的日子也没有现在的好过。三岁之前是不用做事,可吃住都没有如今的好。
现在顿顿都能吃肉,吃多了,也没有以前那么馋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