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0章 凶险(2 / 3)

的立场,肯定要赞许李靖的忠贞,站在李渊的立场就不一样了,这可是要他们家性命的大事,如何能容?

杨坚果断的决定,他要立刻召李靖入京,他要重用李靖。

贞观时,连魏徵这样的人都能容得下的李世民,一干臣子那是早就知道李靖干了什么事,他们哪一个没点黑历史,没有这个时候跟人秋后算账的道理,淡定!

【李将军可不是坐以待毙的人,哪怕这会儿都要人头落地了,他哪能不为自己自救一番?因而大声疾呼:明公兴起义兵,本是为天下除□口,怎么能没有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斩杀壮士?不得不说,读书多的人在关键时候总能想出好法子自救,一句话指出李渊杀他就是因为私人恩怨,让李渊就是再想杀他,此时此刻,还能杀?】

【比起私人恩怨来,难道不是天下更重?再说了,论起私

人恩怨来,和李渊有私人恩怨的人在少数吗?要是李渊连李靖都不放过,别的人……刚刚攻下长安的李渊需要安定,对于长安中那些曾经抵抗他,对他出手的人,都要表现出大度宽容,李将军他可只是想,都没有付诸行动,李渊就容不下他了,李渊不需要想想后果?】

这个事,确实得好好考虑考虑,不可轻举妄动。

【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出面向李渊求情,请李渊放过李靖。李渊对于李世民递过来的台阶,岂有不顺势而下的道理。李将军得释,李世民极是欣赏他的胆识和才气,召其入幕府,用作三卫。所谓三卫是唐禁卫,有亲卫、勋卫、翊卫。】

【归于李世民麾下的李靖,随着李渊登基称帝,李世民为秦王,为了平定天下,武德三年,李将军随李世民东进,击灭洛阳称帝的王世充,以军功授任开府。从此,李将军终于开始崭露头角。在李世民打王世充的时候,盘踞在江陵的南梁萧铣政权派舟师溯江而上,企图攻取峡州、巴、蜀等地,为峡州刺史许绍击退。】

【有人想趁大唐平定天下时在后面捅刀,唐高祖如何能受这份气,着调李靖赴夔州助赵郡王李孝恭平定萧铣。李将军奉命前去,途经金州时,遇蛮人邓世洛率数万人屯居山间,庐江王李瑗进讨,接连败北。李将军为李瑗出谋划策,一举击败蛮兵,俘虏甚多。看看大唐的这些将军,一个个平起乱来怎么就那么顺手的呢?】

不怪沈悠感慨,谁不想问,别管是李世民或者李靖,对付敌人怎么就能那么的顺手,顺得让他们觉得那不是几万人的兵马,也没有占据天时地势,换成他们去,他们也能顺上一回!

但事实上呢?

这不都有对比了?庐江王李瑗进讨,接连败北。结果李靖就那么路过出了个主意,这就把人击败,俘虏众多。

大唐,越说越让人羡慕了!

【帮忙出主意收拾完蛮人的李将军通过金州,抵达峡州。不过萧铣也不是那无脑冲的人,控制住险塞,以至于李将军受阻,迟迟不能前进。但李渊听闻消息就以为李将军有意滞留不前,贻误军机,秘密下诏夔州刺史许绍将李将军处死。】

???一听这转折,好些人都觉得不好了,这就要处死?

【于李渊来说,李将军的表现,嗯,更多因为之前李将军有意寻杨广告密他造反的事,李渊心里总是有些不安。难免以为李将军或许在这个时候有所图谋,要趁着

大唐内忧外患之际,伺机而动作乱。一朝一代,辉煌也好,衰败也罢,都不会是偶然,也不会是一人所能促成的,定是自上而下,君明臣贤,方能一起缔造出一个盛世。大唐亦然。大唐的贤臣之多,并不仅限于区区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夔州刺史许绍得李渊密诏,却为李将军请命,惜其才干,请李渊给李将军一次机会。】

确实,有些盛衰并不是偶然,而是通过一点点的小事,一个又一个奸诈之人得以占据高位,最后,在一个节点爆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识才用才,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