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条鞭法(2 / 3)

百姓出身。当上了皇帝就把曾经遭受的苦难忘得一干二净,转身更是成为了欺压百姓的那一个人?】

朱元璋!!!这会儿实在是被骂得抬不起头了!脸上一阵青一阵红,都是羞的!

朱标有心想安慰,可是这怎么安慰,说沈悠说得不对?

哪里不对了?这些事大家只要一想都知道沈悠说得在理,朱家一代两代人少也就算了,可是百年之后呢?那得是多少人了?就这样的一份财政支出,再加上他们享有的特权,两下一结合,朱元璋不该骂?

【所以啊,人啊,最难得的是不忘初心。朱元璋自己为大明埋下那么一个祸根,最终令大明自食其果,应了那一句自作自受。然而苦的依然是百姓们。】

朱元璋从来没有想到过他的那点私心竟然会被无限放大,最后会葬送大明江山。

“朕不是。”朱元璋想否认,想说他没有那么坏,他并没有忘记自己吃过的苦,受过的罪,可是,他也想让自己的儿孙能够过得好一些,更好一些。

“爹不必解释。一切还能纠正。”朱标无法指责朱元璋,可是现在他们能得天幕示警,难道不是他们的机会吗?他们就可以拨乱反正,将那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改变,就能让大明成为不逊于汉唐的盛世。

朱元璋握紧了拳头,“对,我还能改,我能改。”

【天下养朱只是张居正张大人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之一,应该说,大明存在的问题何止是财政赤字。永远没有停止土地兼并、还有皇帝怠政造就的满朝臣子尸位素餐的局面。朝中多少官员当着官却无所作为。下方报上来的事,明明极简单的一件事,竟然可以讨论上个一年半载,最后将事情拖得不了了之。】

【此时的大明,如同一条漂在海上,漏洞百出的船,稍有不慎就会沉下去。其实嘉靖帝在位前期是想过改变大明的情况的,更贴切的说,其实张大人的改革也并非是他一人的功劳。早在嘉靖帝登基后,有感于大明的土地已经在不断由权贵和士绅们兼并集拢,当时还想有所作为的嘉靖帝便在桂萼的提议下开始推行“一条鞭法”。】

【什么是“一条鞭法”。以前征税,分为田赋和徭役等其他杂税,各征各的。“一条鞭法”就是把所有的税总合一条,征收银两,按亩征收折算。需要补充的是,这个的前提是要在白银的普及下。大家都知道,钱在古代并不是单指白银。白银的普及是在明清之后。】

一干听着所谓的“一条鞭法”,正在考虑眼下的情况是否可以套用,结果听到白银普及的情况下,白银什么的,有的朝代有,有的朝代是很少的。钱,大家的钱也是不一样的!故而不少人都黑了脸。

【可惜,嘉靖九年桂萼开始推行“一条鞭法”,却在一年后随着桂萼病逝,暂时搁置。只是暂时,后续其实嘉靖帝陆续向各地推广,但真正全国推行却是在万历年间。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说,张大人的“万历新政”,其功并不只在他一人。第一个提出“一条鞭法”的桂萼功不可没。】

【其实对于嘉靖帝,真是越说越是让人觉得复杂,桂萼桂大人这样的人才针对大明的问题已经给出了解决的方案了,就算桂大人不在了,好些事推行不了,再不然,张居正张大人可是他取的进士,但凡嘉靖像信任严嵩一样信任张大人,必然能将“万历新政”改成嘉靖新政。】

【有时候看着嘉靖对严嵩,再看看万历对张居正。有一说一,万历帝真比不上嘉靖帝。对,人人都觉得那是因为严嵩奸诈,会讨嘉靖欢心。而自来臣子皆以正直敢言,不畏强权而引以为傲,大明朝的臣子更是出了名的前扑后继的死谏。然而有用吗?咱们不说死谏有什么不对,不畏生死之人当敬之。只是比起死谏,想方设法让皇帝和臣子彼此达成共识,难道不是更能体现本事?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张居正大人会比严嵩更能和嘉靖帝达成共识。嗯,也更能讨得嘉靖帝的欢心。只是可惜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