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外戚四(2 / 4)

制咸鱼咸菜的活,大妮走了就没人干了。

沈大寿得去外面弄柴火,整理田地,闲了还要编筐,也是手脚不停的,沈大郎不愿去外婆家“大舅妈有糖也不给我吃,就给柱子哥偷偷吃,我都看见的!”

这是一个理由,还有一个就是沈大寿买了一大块猪板油,今天家里要炼猪油,这小子想等在一边吃油渣。

家里现在的伙食不错,李氏娘家也不富裕,不一定有啥好吃的。

李氏没法,沈原倒是积极“娘,我去!”

最远就去过集市,然后一直在村子里转悠,能走远些看看也是好的。

于是李氏打扮了,头发抿的光光的,拿花布包了头,挑了一点点平时舍不得用的面脂擦了头脸,准备好了就带着二女儿出发。

李氏这回带回娘家的东西不差,猪板油一块,猪肉二斤全是肥膘,还有一包点心,还给扯了能做一身衣服的粗棉布,算得上回娘家的上等礼物了。

沈原也喜庆的给弄了两条细细的辫子,就是发质偏黄,典型一个黄毛丫头,然后穿了一身花布棉袄。

沈原在水缸里看了看自己的形象,心里笑的打跌,她没半点排斥,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乡下姑娘,你也不可能编发带珠宝头饰,更不可能绫罗绸缎裹在身上,如今这一身衣服,沈大寿就说了“好看,我闺女就是好看。”

大妮也有,她放着过年穿,沈大郎的李氏收了,也不能提早给那小子上身,要不准一准滚的看不出颜色来。

沈原因为要和李氏走亲戚,这才提前上身的。

这花布扯回来的时候,沈原就瞪大了眼,不过大家都觉得好看,大妮还摸了又摸。

言归正传,两人出发,李氏挎着篮子。

赶集都是步行,李氏回娘家当然也是步行,好在不算太远,步行两个小时也就到了。

李氏的老娘生了三个闺女两个儿子,也都成家立业,李氏是第一个登门的闺女,两个嫂子看见她们就热情的迎了过来“二姑来了,来就来了,还带啥东西!”

沈原又笑了,这话可是历经千年不变啊,你要真不带东西上门,看看人家背后怎么嚼舌。

大舅妈就道“哎呀,二妮长的可真好!”

沈原就笑“大舅妈好,二舅妈好。”

“哎,好好!”

大舅妈接过李氏的篮子,偷偷一看,脸上就带了笑,这笑容可比刚才真诚多了。

李氏去看自己的老娘,李家没分家,老娘在堂屋呢,看见女儿过来也高兴,还伸手摩挲沈原“二妮也来了,来,姥姥给你吃糖。”

摸索了半天,掏出一块半化的麦芽糖,沈原张嘴吃了“谢谢姥姥!”

“乖!”

几个人寒暄几句,老太太就说了“你们妯娌还不快去做饭,桔子走了半天,早饿了!”

两个媳妇自然知道老太太要和女儿说说体己话,也就笑着告辞,老太太瞅一眼女儿带的东西,就道“拿着猪板油,还有猪肉拿去,中午做了,大家也吃点荤腥。”

两个媳妇更高兴,拿了就走了,顺便把在门口探头探脑的自家孩子带走,跟着老娘去厨房,等下肉出锅还能先吃一块。

老太太就道“你也是破费,带这么些东西,大寿不说什么?”

李氏道“说啥,我是带回来孝敬您和爹的,爹呢,大哥二哥我都没看见。”

老太太道“陈员外家要做席面,请了他们去帮忙,一天也有八十文呢,你今天可见不到。”

李氏道“那是不巧。”

老太太又道“见了猪油,我倒是想起来,你要是早两天,还能见着这里的新鲜事呢。”

沈原和李氏一样感兴趣“啥事啊?”

乡间多的是鸡毛蒜皮的事,朝廷的事小老百姓也摸不到,日常沈原也就知道些东家长西家短,现在外婆家的新鲜事就格外吸引人。

老太太把腿盘好,从炕洞里掏了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