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了一声:“谁跟你说的?”
面对娘亲,谢承熹毫不犹豫地出卖谢承瀚:“大哥说的,他说不能随便给娘们亲亲抱抱.”
苏叶又亲他一下,说:“你七十岁我也能亲,不过,儿子,除了你娘、你奶奶、和你将来的媳妇儿,其它人是不能对你亲亲抱抱.”
谢承熹抬头,瞪大眼看着苏叶:“真的?”,苏叶认真点头:“真的!”
热闹过后,生活回复平静,四个举人明年开春都进京参加春闱,又投入紧张的读书中.
各家各户开始打枣,今年没种稻谷,打枣可以悠着来,不像往年这时候每天都忙得跟陀螺一样,片刻不得休息.
在这期间,很多人愁上了,冬小麦该不该种?种嘛,又怕冬天的天气和去年一样,以致颗粒无收,不种嘛,又怕天气正常,错过这一季,和玉米面比起来,面粉口感细腻,这么多年,大家也习惯了并喜欢面食.
要是这一季不种,储备的麦子吃完,还要花钱去买,不好!
谢卫华也拿不定主意,种子是从靖安运来了,要不要种呢?
晚上,他和苏叶说了这事,苏叶说:“十三叔公怎么说?”
谢卫华:“十三叔公说不能肯定,明年天气有好几种可能.”
苏叶:“种吧,我们家田地少,情况最坏也损失不了多少,只是小枫怕是为难了.”
谢卫华:“嗯,是个不小的考验,建祠堂的材料全备好子,日子也看了,动工吉日是十月初八,到时工人的饭食要你费心安排.”
苏叶笑:“这点事不费心.”
谢卫华也笑了:“那是,在这方面你肯定能游刃有余.”
苏叶顿了一会,说:“哎,祠堂只建正堂和左右各一间,只三间会不会少了?”
谢卫华回道:“不会,正堂那间按正常规格建的,现在谢家人少,左右两间不建都行,只是不建整体上不好看,待一、二百年后,谢家人多了,后人再建左右厢房,后堂,反正周围会留出一大块地方.”
苏叶明白了,现在谢家人少,建正堂就可以,中、后堂全建了,规模太大,人口不对称,俗话说压不住,就像取名,尧、宸、光宗耀祖之类的,一般人不敢取!
“对了,找郁先生的人还很多吗?”苏叶转移话题.
“郁先生放话出去,他不收学生,上门的人几乎没有了,找村长族长的人多了,想进村里的学堂.”
“他们怎么说?”
“学堂小,收了这个,那个也得收,不能开这个口子,再说郁先生还不知什么时候就回京了,全拒了.”
“这事太得罪人了”,福家村还没成长到不怕得罪人的地步.
“是啊,可能是怕我们难做,郁先生自动提出每月去府学开讲两天.”
苏叶默了一下,说:“郁先生仁义!”.
谢卫华马上说:“嗯,不过我观郁先生一点也没有为难的样子,启烨曾说过,他外公退下来时闷闷不乐许久.”
也许郁先生热爱教育树人,苏叶心想.
和谢卫华想的一样,今年晒出来的红枣品质升了一个台阶,分捡出来品质最好的数量还不少.
红枣的市场价格每天在波动,隔两天价格小涨一次,福家村的人都在观望,静待价格稳定时.
冬小麦种下后,十月八日,谢家的祠堂开工,叶国健监工,叶德祥统筹,砌砖师傅六人,小工八人,共十六人.
这一天,谢家的大人早早起来,开工祭祀用的物品,谢母数了一遍又一遍,吉时前两刻,谢家三兄弟搬祭品去后院,女人们在正堂安静地等着,这种时候没人想说话.
苏叶坐谢母旁边,发现她的手在抖动,她的手握上谢母的手.
谢母反手紧紧抓着苏叶的手,心里祈祷着,祭祀顺顺利利,这种等待很煎熬,三兄弟满脸笑容搬回祭品时,谢母提在半空的心落下,回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