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汉侯> 第两百二十一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二十一章(2 / 3)

分钟能将他们砍成肉泥。

大概是感受到生命威胁,聪明的番邦使臣直接赖在长安,死活不走。不够聪明的,见到这种情况也开始有样学样。

反正长安有吃有喝,市集繁华,留在此地完全不亏。

国主还等着消息?

天高皇帝远,爱哪哪去!

丝绸之路上,百十人就能成一小国。国主和村长直接挂钩,抗命不遵压根不叫事。

主管外交事务的大行令王恢外出公干,和太农令韩安国作伴,率军南下-砍-人。

留下的属官脾气再好,遇上这样一群厚脸皮滚刀肉,也会额头爆青筋。从好言好语、用词委婉到一天撵三遍,就差用脚踹出城门,耗时不过短短几天。

奈何方法用尽,对方硬是赖着不走,拖走也要抱门扇。

这样的情形,说出去未必有人信,偏偏真实发生在长安。如果赵嘉早半日入城,必能亲眼一睹盛况。

番邦使臣贪-恋-长安繁华,耍赖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就如之前所言,能派来长安的都不傻。和匈奴使臣住隔壁,被对方知晓自己此行意图,不用说,回程途中肯定有刀锋等着自己。

既然如此,无妨在长安多留一些时日。

匈奴人一天能等,十天半个月继续等,三四五个月还能等?

他们偏不相信,草原诸部不稳的时候,这些匈奴人会一等数月。若真执着至此……大不了他们扎根长安,直接不走了!

因为王恢不在,关于使臣的奏疏,大多会送到天子面前。

刘彻起初看得有趣,可连续两三个月下来,真心不是一般的烦。要不是被窦婴和卫绾劝阻,难保不会派兵,将赖在长安的使臣全都扔出去。

挨着人头数,最晚的一个也是半月前召见,根本不存在错扔的问题。

可惜这事做不得。

卡在西域商道的小国,对汉朝接下来的作战计划,以及开辟更广阔的市场和贸易渠道起到关键作用。不用窦婴和卫绾再三劝说,刘彻也知晓其中厉害。

委实不想给自己添堵,干脆将相关奏疏全部推给卫绾,并大方托付信任。

“丞相,朕信你!”

顶着“老朽”光环的卫绾耷拉下眼皮,不能公然推卸天子赋予的重任,不代表不能划水。请来掌副丞相的御史大夫,奏疏一推,开口即道:“我信你!”

面对内容千篇一律、堆得小山一般的奏疏,直不疑再是低调收敛,再是性情淡泊,也控制不住想-爆-粗-口,问候一番工作全扔给他、自己装老怠工的卫绾。

历经三朝?

巧了,他也是。

年长?

更巧,他同样是。

掌副丞相?

不假。可他怎么记得,某卫姓长者还是丞相?

两位加起来将近一百五十岁,德高望重的长者掐在一起,场面可谓相当壮观。最要命的是,万一哪个掐不过,倒地碰瓷,问题可就大了。

见机不妙,刘彻借口开溜,留下身为大将军的窦婴,被两人抓住,一边一个,委实挣脱不得。

看向空空如也的矮几后,素来行事沉稳的魏其侯陡生-暴-力-情绪。

汉朝外戚和天子处不好,果真不是没有缘由!

翌日朝会,魏其侯周身笼罩低气压,头顶黑气近乎有形。朝中百官无不敬畏,感叹大将军威武霸气。

窦太后在宫中听闻,以为窦婴犯糊涂要生事,不顾病体,召他进宫一顿训斥。待窦婴转述完毕,方知是自己误会。可想起事件起因,老于世道的窦太后也难免哭笑不得,迟迟未再言语。

倒是陈娇没忍住,掩口轻笑出声。

殿外的刘彻听完大半对话,不想给自己找霉头,麻溜跑回未央宫,继续处理公文。

“君在南地,不知我之苦。”

好不容易见到能倾诉之人,刘彻不忙着补绘地图、询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