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中,她只开了十五亩占城稻田地,但是分了三种方式,一种是按照现有的耕作技术、一种按照谢知所说的耕作方式,但没有施化肥的、一种是使用化肥的。收获下来的结果,第一种地亩产一石,第二种亩产二石半、而第三种地产量则高达八石!
所有人看到这个数字时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做梦都没想,用了小娘子所谓的化肥,居然能有八石的收获,虽然江南上品良田也有十石大米的收获,但那是最上品的联合良田,还引了水渠浇灌,跟这里的田地有本质区别,还有江南气候也跟此地不同。
谢知这一年做了很多实验,她惊讶的发现,她以前的认识是错误的,她以为化肥能增加粮食产量,但实际上只洒了有机肥的田地,也不比多加了化肥的田地收获少太多,至少没有少到她以为的数字。化肥的广泛使用还是因为它的便宜吗?可在这个没有工业化的时代,化肥的制作没有后世那么便宜,至少谢知就为了她那些土硫酸铵付出了不少代价。当然日后继续制作,费用会减轻一点。
在没有杂交水稻时代,化肥的增产作用也没有她想象的那么厉害吗?谢知有些失望,不止化肥让她失望,水稻也让她失望,虽然在长安水稻能有这么多亩产,如果放在江南,怎么也有三四石的亩产。阿娘跟她说过,江南水稻亩产实际是不满三石的,大部分只有二石左右。三四石是比二石多了些,但也不是多很多,完全没有达到她预期的亩产。
谢知扳指算了一会,如果是产量的话,按照一亩三石,也就是三百斤来算,就算是现代社会,不种杂交水稻,差不多也就五六百到七八百的产量,古代能一亩出产三百斤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占城稻所谓的高产已经只是相对的,它的优势是在可以种双季和不挑土地上?谢知有些失望。
“贵主,你为何不开心?”甲一见谢知满脸郁闷,不由诧异的问,有这样的良种她还不开心吗?
“这稻子亩产也不是很高。”谢知失望的说。
甲一说:“可它收获时间短,这要是在江南,这样的稻谷我们一年可以种两季。”
谢知说:“可是双季稻多累人啊。”她知道宋朝用占城稻就是靠双季收获来提高产量的,“而且一块地一直种双季稻,地力会不够的,需要养地。”
三姨笑道:“累总比饿肚子好。小娘子,你是没尝过饿肚子的滋味,不然你不会觉得种双季稻累人的。”
谢知想了想说:“那我们还是暂时就留着这稻种再说。”如果是双季稻,推广就要去江南了,现在江南也不是魏国的领地,她似乎想要在魏国推广占城稻的计划失败了?没关系,不推广占城稻,她就推广耕作技术,她的耕种技术总比现在好,她还可以改进农耕工具!
三姨说:“小娘子不是想要在吴郡买几个小岛吗?我们可以现在吴郡试种。”
谢知问:“吴郡离建康那么近,不会有问题吗?”
三姨说:“在与世隔绝的小岛上,会有什么问题?小娘子不是说双季稻累人吗?我们去试试看,双季稻到底累不累人。”
谢知听出了三姨的言下之意,依依不舍的问:“三姨你要去吴郡?”
“这是大事,除了我去坐镇,别人我都不放心。”三姨说,“小娘子你放心,我一定帮你把小岛建得好好的。”谢知曾隐晦对三姨提过,她可能会找机会回到梁国,她想去吴郡买个小岛隐居。说她想吃震泽湖的白虾、银鱼,想吃螃蟹、想吃水红菱、想吃芦蒿……
三姨不知道,贵主还没断奶就离开了梁国,怎么会知道这么多吴郡的特产。但是三姨不是甲一他们,甲一他们心心念念的想要复仇,三姨只希望谢知能过的开开心心、平平安安的,这才是先帝的遗愿。因此三姨决定去帮谢知经营那个小岛,三姨是女人,她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发现,贵主想要离开魏帝,贵主不是不顾家人的人,她若离开肯定是死遁,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