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内明目张胆地如此贪钱,必是想了万全之策,开封府暂且没有查明原因,倒也情有可原。”
“没有万全之策的犯罪,只有查不明案情真相的酒囊饭袋。”
庞太师讥讽一句,并不认可杜衍的说法。
“开封府本就掌京畿治安狱讼,发觉户部案子的异常,是他们那些查案者的本分。但这么大的案子,兴师动众彻查这么久,居然一点进展都没有,一万两黄金至今一两金子的下落都没有,实在有些无能了。
这怎么说情有可原?难不成有边关将士发现边境有人作乱,因及时察觉上报了,便可抵过其后来抗敌不力的重大过错?”
庞太师这一番话下来,满朝文武绝大多数都附和点头,认为开封府办案不力,理当斥责。
“任何案子的调查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何况开封府这次立功在先,宽容些时日不为过。若论追责,当先追责户部,钱监出了这么大的纰漏,皆因官员们轻忽怠慢所致,理该全部严惩。”
杜衍在有意帮开封府开脱,转移大家视线。
庞太师特意看了眼杜衍,倒没想到平常在朝堂上一向狡猾和稀泥的人,今日倒是站队明显,选择偏帮了开封府。
庞太师十分不满,正欲反驳杜衍,跟他唇枪舌剑一番。
包拯在这时候下跪赔罪,承认开封府在这案子的调查上毫无进展。
“所有可疑的人或地点,都经过了非常细致地排查,但诡异的是,就是查不到没有更多证据。”
包拯非常抱歉地表示这案子开封府怕是无法调查明白了,请皇帝另择合适人选,再查此案。
“怎么,这案子连开封府都查不出来?”
“那大理寺行么?或是刑部来?”
几名大臣议论着。
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马上表示他们不行。当初开封府能查明白的灯球案,刑部都查不明白,若要他们现在去查连开封府都查不明白的案子,那跟去找死有什么区别?
别回头追责起来,庞太师又像今日一样对他们乱喷,那刑部可真是飞来横祸了。
大理寺卿这边也跟刑部想法一样,不沾惹麻烦。
包拯就看向庞太师:“既然庞太说‘没有万全之策的犯罪,只有查不明案情真相的酒囊饭袋’,想来太师在查案方面必然非常厉害,那就请庞太师出马彻查这桩案子。”
“在其位谋其政,老夫是太师,又不是开封府府尹,做什么要查你们的案子?自己无能便要推卸责任,把麻烦往别人身上推。你们开封府这些人都是吃干饭的?”
庞太师语气刁钻,不满地质问包拯。
包拯应承庞太师:“府内一众等因为要经常外出奔波,平常确实吃的都是吃干饭,这样耐饿,身子也容易有力气。比不得庞太师天天喝稀,倒不知是因为年长牙口不好了?还是肠胃不舒服?”
“包希仁!”庞太师吹胡子瞪眼,怒瞪包拯。
这厮好像变得比之前嘴毒了,也不知是什么人影响了他。
庞太师请皇帝好生看一看包拯现在嚣张的样子,分明他无能查案有错在先,却还是如此一副理直气壮的模样,在朝堂之上嚣张。
皇帝揉了揉脑袋,让他们都别吵了。
总体上他还是赞成庞太师的意思,开封府查案失利,便该问责。
当晚便有小报报道,开封府因彻查钱监案毫无作为,令天子震怒,当朝训斥。另简明扼要地讲了钱监丟金案地经过,感慨一万两黄金不知去向,或永远成迷。
此报一发,当即引来东京城众百姓们的热议。开封府查案什么成绩,众百姓们都看在眼里。倒是没人因为开封府这次的调查失利去责怪开封府,反而有不少百姓觉得这案子查不出来才正常。
这之后,京城便盛传起有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传闻,解释清楚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