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偏偏甄家因为守孝,行事顾忌颇多,并不能亲身上阵去问为五皇子摇旗呐喊。
不过甄家不能这么做,甄家在江南笼络的党羽们可没什么顾忌。
在这些人看来,皇太子,皇长子,三皇子这几个最具竞争力的对手都倒下了。现在朝堂上,只剩下了个并不出众,也没有什么人缘的四皇子能够与五皇子相争,五皇子的成功简直指日可待。
于是他们纷纷为五皇子摇旗呐喊,上书给皇帝为五皇子说好话。
这些官员能够在江南被甄家笼络,自然算不上什么眼光长远的人,也并不了解皇帝真正的性格。
他们这种摇旗呐喊为五皇子助威的行为,可把皇帝气着了。
皇帝越是到了晚年,就越对这种争权夺利的事情敏感。江南如此多的官员为五皇子说话,让皇帝觉得危险——觉得五皇子已经打算靠着拥立他的官员和他这个皇帝分庭抗礼了。
现在五皇子和四皇子在朝廷上打擂台,维持着某种朝政上的平衡,皇帝自然不会随意的处置五皇子,让朝政失衡。
但是对那些不开眼的江南官员,皇帝是不会手软的。
皇帝暗地里指示他安排在江南的那些心腹官员——包括林如海在内,要他们上折子弹劾江南的某些官员。
这对林如海他们来说,真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那些人本来就是他们的敌对派系,只不过因为那些人依附着甄家,皇帝又特别宽容甄家,让他们过去一直动弹不得,这才忍耐到如今。
实际上那些人满身都是小辫子,一抓就是一大把,上折子弹劾他们简直轻而易举。
其实也是甄家运气好,恰好在这个时节,甄家的老太太没了,他们全家都要守孝,所以来不及在皇帝面前摇旗呐喊。
皇帝这次也没有处置甄家的意思,只是将林如海他们弹劾的那一批江南官员都一网打尽了。
江南官场算是大换血了。
没了那些党羽的帮忙,从此,就该甄家在江南日子难过了。
这几年,林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也就是黛玉七岁之后,贾敏给她找了个女先生,专门教她一些女子该学的本事。不过黛玉不爱女红刺绣或者女四书什么的,反而爱和弟弟一起跟着先生正经的读书。
林如海是个开明的人,否则也不会在女儿小时候请了贾雨村当先生给她开蒙。
反正王举人已经年老体衰,已经过了担忧男女大防的年纪,也就由着黛玉继续的正经读书了。
林璟五六岁之后,也开始全天的上课,除了上学做功课之外,还要练一练字,读一读科举考试之外的杂书以增长见识。
林家的日子安好,贾敏生活闲适,因此还有闲心关心一下娘家亲戚家的事。
贾敏是时常和母亲贾母通信的,之前知道娘家想把在宫中做女官的贾元春送到太子的后宅中,就觉得有些不好——贾家难道没落至此?只能献女以谄媚太子才能在朝堂立足吗?
可是贾敏是出嫁女,管不得娘家的事,只好对这些看不惯的事情闭口不言罢了。
之前发生了太子谋逆的事,还让贾敏为娘家捏了一把汗——不知道贾家有没有把贾元春送进太子的后院?贾家这次又会不会受到废太子的牵连?
好在这时候,贾敏又收到了贾母的信,说是之前贾家在宫中无人帮忙,只好求了老亲甄贵妃来安排贾元春的事。哪知道甄贵妃并不想贾家彻底的投靠太子,所以暗中从中作梗,使得贾元春并没有顺利成为太子的人,还好好的做着她的女史呢。甄贵妃还给贾家传话说,她打算把贾元春指给五皇子做侧妃。
荣宁二公好大的名头,贾家现在却是手中无权的,只有贾代善留下的一些余泽,使得皇帝对贾家印象不错,一般人不敢惹到贾家身上罢了。
在这种情况下,贾家就是墙头草,只要能靠上贵人,让贾家重新有了依靠和权势,那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