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抗日之超级战神> 第九百四十三章:反五路围攻(十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四十三章:反五路围攻(十二)(2 / 3)

山梨等地,地震造成了巨大灾难,伤亡约10万人 ,200多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65亿日元。

地震还导致霍乱流行。为此,东京都政府曾下令戒严,禁止人们进入这座城市,防止瘟疫流行。

地震直接导致日本原本就低迷的经济更加不堪重负,而紧接着便是经济大萧条,使得日本陆军本就不多的军费更加的捉襟见肘。

正因为如此,日本陆军对于炮兵新技术的发展,最终还是考虑依赖国外的技术,

为此,陆军部派出了赴外考察团,商讨引进新式火炮的事情。

最后,日军高层将焦点集中在了法国施耐德公司身上。

施耐德公司是法国的工业先锋之一,其设计生产的多款武器装备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1928年,施耐德开始着手设计新炮,1经过数轮的修改,最终于1930年样炮完成,最后开始在大阪兵工厂生产,并命名为90式野炮。

但90式野炮比38式野炮重了三百公斤,参谋本部担负作战的部门对新型火炮过重非常不满。

然而随后爆发的满洲事变挽救了这款火炮,新炮由第2师团携带参加了九一八后的实战,反馈认为多出的射程比多出的重量更划算,这才让90式火炮正式进入生产。

但由于缺陷明显,所以产量不高,只2百门!

而酒井镐次的第二十六师团就是第一批装备90式野炮的野战部队之一,这也是他围攻苏木山的信心来源之一。

毕竟想要攻打工事坚固的敌军阵地,如果没有拿得出手的火炮的话,这仗可就没法打了。

然而,让日军前沿指挥官没有想到的是,就算是他们动用了这样的重炮,结果依旧不是很好。

似乎他们的90式野炮拿支/那人的防御阵地一点办法都没有,大炮打上去,敌军的堡垒完全没有动静。

其实酒井镐次怎么可能知道,炮击效果不好的原因固然有火炮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并非只是火炮的原因,而是苏木山防御阵地的问题。

首先是苏木山的防御工事全都是马铮自己设计的,在建造的时候使用了一些相对先进的技术,比如马铮在混凝土里面加了大量的缴获的钢筋,增加了混凝土的强度。

其次是设计了角度,令日军的炮弹打上去会向另一边弹开,不能发挥最大的攻击效果。

此外马铮命人在碉堡前后左右都加了大量的厚实枕木,并覆盖了厚厚的湿土层,结果日军的火炮威力被极大的削弱了。

这还不算,由于眼下已经进入了寒冬,苏木山地区的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二十多度。

这样的气温条件下,人在室外尿尿都可能滴水成冰,而冻实的冰的强度一点都不比钢筋混凝土差。

因此,马铮名人在所有工事外面都浇筑了大量的水,极大地增加了碉堡等工事的抗打击能力。

于是就出现了以上的现象,所以这并不能将全部责任归咎于炮!

但是日军炮击效果不佳却是实实在在的,这让日军方面颇为不甘。

战场后外围,原口大佐站在工事后面,眼睛死死地盯着前沿的战斗。

看到己方的炮弹不断地在守军阵地上爆炸,却鲜有守军被炸飞的景象。

而对方布置在最前沿的两个大型碉堡里,两挺重机枪外加四挺轻机枪却在不断地咆哮着,并向着前沿发射着钢铁子弹。

密集的弹雨将冲上去的日军打的连头都抬不起来,只能躲在散兵坑里等待机会。

两个小时内,武藤大队大佐组织了6次集团进攻,但都被铁血团打退了.

厚厚的水泥碉堡,除了机枪射击孔外,再没有别的地方可以攻击到碉堡里的士兵了。

而厚厚的水泥板,根本就不惧日军各种火炮的攻击。

尽管武藤大队足足有八百余人,但是由于受地形影响,每次能真正参加攻击的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