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天上飞的,草里爬的,一准儿都能给你划拉着。”
已经把麻袋结结实实地搭在横梁上的李中华,向后一踹脚蹬子,然后长腿一迈,一脚蹬地,示意乐冬上车。
然后回头道:“行了,吃你的饭吧,吃也堵不住你的嘴!我们走了,过来关好门。”说完一踩脚蹬子,车子就出了院子。
看到乐冬跟自己摆手,王春海说一句慢点儿骑,看车子走远了,便把大门关上了。
坐在后座,乐冬看着对方劲瘦的腰,有些吞口水,出了市区后,她试探着把手搭过去环住,李中华当即僵硬了。
此时的李中华那是耳鸣眼花,脑子里也不知道都是什么了,根本就是一片空白,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前边儿倒着一个人。
李中华赶紧捏刹车,又仗着自己的大长腿,紧贴着人把车停了下来,差点儿把两人都摔了出去。
乐冬也吓了一跳,暗道,不会这么早就有碰瓷儿的了吧?不过,很快就发现这人还真是中暑又饥饿导致的昏迷。
乐冬跳下车,站在一边儿扶着车,李中华走了过去道:“哎,哥们,醒醒。”
用手探了一下这人的鼻息,李中华一边儿让乐冬给水瓶子拿过去,一边用指甲按住人中,同时还喊着昏迷的人。
过了一会儿,这人慢慢的睁开了眼睛,呆滞地看看李中华又看了看乐冬,然后虚弱的问道:“这是哪儿?你们是谁啊?”
乐冬刚放下去的心又提了起来,自己不会这么倒霉,遇到中的失意情节吧?自己可没想要管一个日后恢复记忆的什么背景深厚的牛逼人物,自己怕麻烦啊!
当然,这些都是她想多了,就是她看的、电视剧什么的太多了,以至于思维太扩散了,这人并没有失忆,也不是什么大人物,只不过是被晒迷糊了罢了。
李中华递给这人水壶,让他喝了水之后才知道,其实这人现在这样,也算是咎由自取,活该。
这人叫赵宝刚,本是六六年的老知青,其实他那时候,真不是国家非得逼着你下乡做知青,反倒是很多人哭着求着支援国家建设,因为他们以为自己是去做民兵。
等到了地方之后,才知道错了,那是什么当兵啊,不过是跟着老农一起种地罢了,知道上当了,想要后悔也晚了。
这农村有对知青和善的,也有很多抱团排外欺负知青的,都还是十五、六不超过十八岁的大孩子,日子自然是不好过的。
一拉溪村是为了照顾这些知青,怕他们临时买个洗漱的东西什么的手里的钱不凑手,所以让会计辛苦点儿,把知青的下乡补助一年六十块,按月发给个人。
但更多的地方则是年底分粮的时候一起给,这样的地方,知青手里一分钱没有,全靠那点儿口粮,别说大小伙子吃不饱,就是女知青也是没事儿就猛灌井水。
这时候有句话就是专门形容这样生活的,叫做:饱不饱,水上找。
但是,喝水喝的涨肚,当时有了顶脖的感觉,可转身两泡尿就没了,还会造成双腿浮肿,浑身无力。
这样的情况下,有的人坚持下来了,他们咬着牙挺着,但是有很多人,实在受不了了,他们趁着每年给的探亲假的时候回去,就不肯再来了。
他们的户口仍然挂在做知青的大队上,市里没有他们的户口,所以,他们是市里人,却没有供应口粮,说他们是知青,在大队上他们是逃兵,没有参加劳动,自然没有粮食和补助。
这样的人,被称为黑户,就是哪里都不承认他们,想要吃粮,只能高价买议价粮,或者找野菜之类的填肚子,当然,你要是有胆子做投机倒把的买卖,那自然是另当别论了。
找野菜,家家户户都缺吃的,能吃饱的人家只是少数的,所以,几乎家家没事儿就都回去寻找野菜,他们能找到的实在有限,更何况,野菜也吃不饱人。
至于议价粮,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