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h1>教育,那当他们返回教育欠发达的家乡参加中考,那他们就天然享有优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那就不能让他们在经济教育发达的大城市正常求学。提高他们入学的门槛,逼迫他们回到家乡做留守儿童,在当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这想法听着有些让人毛骨悚然,可是吴若兰和姜杰竟然都没找到话来反驳。
相反的,他们居然越琢磨越觉得有道理。
最后还是马老师打断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将中考移民的话题扯回头:“其实还有一种形式的中考移民,不动户籍,就在本区域内存在,依靠指标生政策。”
这个指标生政策是在初中择校热的背景下产生的。
教育部门为了?扭转好高中基本上就在几所初中招生的实际困局,进行中考改革:将重点高中的招生指标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各个初中,如此一来,非名校的初中毕业生就比以往多了?上?重点高中的机会。因为指标生在满足既定条件(降正常统招线几十分)下,获得指标的初中只按照中考成绩的校内排名决定谁能上重点高中。
如此一来,区内尤其是农村中学就出现了?不少中考移民。有关系消息灵通的家爱上书屋籍挂在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的初中,实际上?孩子却在名校初中借读,依靠名校优质教学质量提高成绩,这样回到学籍所在学校竞争指标生时,就具备不小的优势。
马老师轻轻叹气:“以后这种情况会越来越严重。”
当?然了,家长愿意为了孩子掏钱,接收借读生的初中乐意挣这个钱,甚至就连被挂学籍的学校也无所谓,因为借读的学生中考成绩好,最后是算在学籍所在处学校的功劳簿上?的啊。
真正被损害利益的,只有那些没权没势甚至连消息都听不到的普通家庭出来的小孩了吧。
谁又会在意他们呢,这些沉默的大多数。
陈敏佳脸瞬间涨得通红,她初中也是借读生,但她真不知道什么指标生制度。她中考时也没因此得利。可能是她学籍所在校没拿到江外的指标生名额吧。毕竟全市初中那么多,重点高中能拿出来的指标有限。
这件事,她又没办法拿出来解释,因为怎么说都感觉越
<h1id="chaptername"css="chaptername">494、一切都会有的 (4/8)
</h1>描越黑。偏偏她不是蓝天小学毕业的,马老师又不知道为了她上初中,她父母给她花的心思。
就好憋屈啊。
好在马老师说这事?只是为了?告诉他们:“不管怎样制定政策,不管制定政策的初衷有多美好,永远都会有人钻空子的。也?永远不会有政策没空子可钻。”
这倒是事实。
陈敏佳感觉心里舒服些了?。
他们挥手同马老师道别。
虽然高中都放寒假了?,小学也应该早就放假,但因为石子路学校的家长基本上都是农民工,在江海没老人帮他们照顾小孩,这些孩子得等到家长休假才能跟着?大人回老家,小孩独自在家不安全;所以学校寒假也?办了?“放心班”,将学生继续留下,半天自习写作业,半天在学校自由活动,中途还组织他们去了?趟不要门票的新开的市民公园。
所以马老师等人到现在都没休假,还在学校里。好多老师自己家的小孩,都被他们带到了学校来。
陈敏佳走出校门口时,还回头看了?眼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