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重生九零之为母当自强> 261、想到不稀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61、想到不稀奇(6 / 7)

不以己?悲,宠辱不惊了。”

陈凤霞慢悠悠地舀了一勺汤到?自己?碗里,嘴上直接回应一句:“达不到?这境界,但也不至于一惊一乍……蛋饺呢?喂,小骁,你到?底吃了多少蛋饺?!”

刚才砂锅里的蛋饺分明还不下五只。就她跟丈夫还有女儿说话的功夫,瞬间就剩下汤跟几?片菜叶了。

小胖子同学无?辜地眨着眼睛。今天?来客人了,今天?可以吃肉。

郑国强跟郑明明父女俩看眼睛变成铜铃的陈老板,默默地对视了一眼。

不是?说好了不一惊一乍了吗?啊,陈老板果然又说大话了啊。

作者有话要说:当初要做即时通讯的可不止腾.讯。想到了不稀奇,真正能做出来没有被淘汰的才是王者。

互联网的历史总显得具有不可思议的戏剧性:1996年,4位以色列人发明了IM的鼻祖——ICQ“坏小子”,那时它只是一个主要搞网上寻呼的“小玩意”。

1998年,腾讯研发团队为Q.Q用户突破100人而“兴奋不已”;2000年前后,业内传马化腾打算把Q.Q作价100万卖给深圳电信,但深圳电信却不要。

到2005年腾讯却成为中国收入前三名的互联网公司,而与腾讯一样做即时通讯的朗玛UC,依靠市场份额和用户数排名第二的优势,被新浪收购后换来了3600万美元的现金和股票。

说起中国即时通讯的历史,不得不提马化腾,这个戴着眼镜、温文尔雅的年轻人。

1998年的腾讯创始人马化腾还是个睡沙发、吃盒饭的总裁,当他与另两个“元老”一起挤在深圳赛格科技园4楼一间几十平方米的小厂房办公时,他的名片上甚至从来都不敢印“总经理”的头衔,而只印着“工程师”字样——马化腾当时的惟一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来;他更没想到仅5年之后,他因此就一夜之间成了身价8亿港元的富豪。

聊天其实一直是网民们上网的主要活动之一,只不过,当时网上聊天的主要工具只有聊天室。

即时通讯的出现并不像后来所描写的“很自然地崛起”,出身于著名寻呼企业润讯的马化腾最初做的只是与寻呼业相关的ICQ软件。

只是当电信寻呼、联通寻呼、润迅寻呼等大寻呼企业都用上了这种网络寻呼机,给马化腾他们赚来了第一桶金后,腾讯才瞄上了在国外正热的互联网产业。

1999年,腾讯正式提供互联网的即时通讯服务。

其实新浪在这个领域也可以说是先行者,早在1999年,新浪就推出了一款IM工具叫Sinapager,当时这款工具的功能应该说已经很强大了,比腾讯的Q.Q毫不逊色,而且当时用户群并不少。

只是新浪当时没有那么专注于IM领域上。

从前,并没有多少人认为即时通讯会有多大出路,因为这种需要随时在网上的聊天工具一直受制于互联网的拨号上网。

这导致Q.Q用户数一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马化腾甚至都坚持不下去了,一度决定将Q.Q卖掉。

只是买家深圳电信数据局准备出60万元,而马化腾坚持要卖100万元,最终因为价格无法达成一致,最终谈判告终。

但是,当马化腾在2003年第一次进入“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九十九名,腾讯宣布Q.Q同时在线人数达到492万,这个互联网业开始为即时通讯沸腾。

先是网易开始发力,在北京推出了新版的即时通讯软件网易泡泡2004;然后是新浪花3600万美元收购已有巨大用户群的UC,加上搜狐在2004年初推出的即时通讯软件“搜Q”的奋力一搏,以及微软的MSN也进入中国插一脚。

门户网站们显然希望能够通过自己长久以来累积的用户忠诚度在该领域有所作为。

一时之间,即时通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